1054.艺术的多样性(第3页)

    他没去说什么特别独到的见解。

    亦或者是对这片子的整体看法云云。

    没必要。

    这些人刚才的话语里,其实就能听出来,没一个是简单的人。

    而审核电影,也不是什么观点辩论。

    我必须要用我的想法说服你,让你加入到我的阵营。

    不然咱们就是敌人……

    那是扯淡呢。

    电影之所以被称为艺术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取决于在一段固定的影像中,每个人都能看到属于自己的东西。

    比如有人看到了火车,有人则在注意沿路的风景,还有人在观察列车上的乘客。

    说白了,画面是固定的。但每一帧的固定画面中,电影都蕴藏着可以容纳所有人自己理解的视觉单元。

    你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什么感受……

    那都是你自己的事情。

    这就好像一个二百多斤的人用了一年的时间让自己瘦下来,有的人觉得……哇,好励志。

    可有的人在一开始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会生出一种“你的胖瘦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凭什么要为你的改变而-->>

 

买单?”

    而如果这件事被拍成了电影,并且这件事还被拿出来大书特书的时候,那么别人怎么想,许鑫不知道。

    他的第一想法就是有病。

    一个演员为了角色献身,那是演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如果连这点都要去宣传所谓的竞业或者励志……

    那才是整个行业的悲哀。

    所以,这里大家各说各的。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观点。

    电影节的评审,也不是一场谁说服谁的运动。

    评审们觉得谁好,那就投它一票就行了。

    而最终的结果,也只是属于多数人的胜利,但却绝对不是少数的失败。

    所以,许鑫只是用一名导演的视角,说出来了自己所看到的东西。

    他很喜欢这部电影。

    喜欢它的构图,喜欢它的色调,喜欢他讲故事的方式,以及那种信手拈来嬉笑怒骂的江湖气。

    是的……

    许鑫在这部片子里看到了一种……存在于市井之间独有的江湖气。

    很有趣。

    就像是一个老大爷在门口晒暖,给你讲述起了一段看似荒诞,实则荒诞,可却能引起你深思的曾经。

    而听到了他的话后,一些人陷入沉思。

    但评审团主席五星詹姆斯下士却并没有。

    他只是问道:

    “那么,说句题外话,如果这是最终审核,你们会给它投票么?”

    “我不会。”

    没想到第一个说出来这句话的,竟然是许鑫。

    甚至,他都没有多加考虑。

    而见众人又看向了他,许鑫只是微微摇头:

    “我承认这部影片很棒,他主题很明确,镜头感、视觉感带给了我极尽的享受。甚至在电影上市后,我会买一本dvd回去反复研究。但是……在我的感觉之中,他给的太满了。没有留给我任何思考的可能性,甚至这位导演的对称美学,在我看来都是一种桎梏。

    其实就像是我刚才说的那样。大家都在讨论它的主旨,它的思想……但这部电影的节奏是他始终强压着我的头在看。

    没有共情,没有思索。他没有留给我一丝一毫的延展空间。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比如那段关于废墟、文明、野蛮的思考……但还不够。

    它是一部好电影,毫无疑问的。但导演把边界设定的很清楚。我不喜欢这种四处碰壁的感觉。我所有从他电影中诞生的想法,在延伸的重点都会碰壁,这种边界感,是我最不喜欢的。所以我不会。”

    罕见的,许鑫直接盖棺定论。

    “他很好,但没那么好。当然了,也可能这只是我第一次看,或许以后会更改我的想法也说不定。”

    而他话音刚落,一旁的克里斯托弗也点点头:

    “我和许的观点一样。确实是一部很棒的电影,甚至是我今年看到过的最有意思的电影之一。但就像是许说的那样,导演用华丽的技法讲述了一个很棒的故事。可它塞的太满,留给我们欣赏的地方不多。”

    “没错。”

    伊朗导演法拉哈尼点点头:

    “我们只能跟随着他的想法走,这太独裁了。我同样不是很喜欢。”

    “我倒觉得这样的做法很棒。”

    83年的格蕾塔耸肩:

    “如果是最终评审,我会把它列为金熊的备选之一……抱歉,和你们意见不同。但我喜欢这种叙事结构下,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甚至我不赞成你们那种观点。我们用我-->>

 

们的眼睛看到的,只是我们眼中的电影,却不是导演的电影。艺术可以包容,但最重要的是艺术家要坚持自己的想法。这部电影,我很喜欢。”

    “我和格蕾塔的观点一样。”

    以童星歌手的身份最开始入行却活跃成丹麦着名演员的崔娜·蒂虹也加入了讨论。

    紧接着,有一个算一个,大家就这部片子是否足够进入但最终角逐,以及是否会投票开始各抒己见……

    凭心而论,这才刚放了一部电影,就开始聊这些显然有些没必要。

    毕竟这才哪到哪……

    但包括工作人员这边却似乎都不意外。

    显然这种场景并不少见。

    也确实不稀罕……在他们眼里,就这才只是两边倒。

    一边觉得很好,一边觉得好是好,但不够好……

    他们还见过因为一部电影,几个评审吵架吵了一上午,最后对着骂街的呢。

    这种操作……简直毛毛雨啦。

    大家就着这部《布达佩斯大饭店》聊了接近半个小时。

    最后才在詹姆斯的“调解”下停止了讨论。

    原因无他。

    第一天上午,大家来的比较晚,9点半才开始。

    而这部影片放映完之后,又聊了半个多钟头。

    该吃饭了。

    詹姆士·沙姆斯这个老家伙就跟刚才的讨论争执源头不是他一样,笑呵呵的用眼镜布擦了擦眼镜: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去吃午餐吧。下午还有几部电影要看呢。”

    至此。

    关于《布达佩斯大饭店》的讨论结束。

    很两极分化。

    双方各执一词,唇枪舌剑。

    可结束之后,格蕾塔在起身后,却对许鑫说道:

    “许,中午有空没,我和你讨论一下我编写的一个剧本。你刚才有些灵感启发了我……”

    台上是“对手”。

    可台下却成了朋友。

    乍一看还挺荒谬的。

    毕竟刚才带头冲锋,觉得这部电影特别好的人就是她。

    但许鑫也不觉得有什么。

    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通过半个小时的讨论,他觉得不仅仅是他,而是在座的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对方”不是什么草包。

    这种良性循环的学术交流下,成为朋友并不是什么难事。

    于是他爽快的点点头:

    “好啊。”

    “哈~这顿我请。各位,我们先走啦。”

    很直白的美国妞对其他人挥了挥手。

    率先离开。

    许鑫礼貌致意,接着跟了上去。

    同行之间的交流就是这样。

    有真本事,聊得来,顺眼,那就多聊聊呗。

    不过这姐们也确实能侃,俩人坐餐桌上就是一顿天南海北的聊。

    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她在说。

    说了快一个钟头,1点出头的功夫,大家再次回到了放映厅里。

    上午才看了一部,这二十来部电影,可得抓点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