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鉴宝师青云在眼前

第353章 前倨后恭(第2页)

    神共鸣,不过鄙人见识鄙陋,未到那个境界,不能理解。

    然后他问简恒,这位先生,你们去用仪器做个鉴定不就行了,何必在这里争论?

    简恒笑了,已经用仪器鉴定过了,仪器鉴定为真。

    啊?难道科学仪器都不能信任了吗?蔡赫惊讶道。

    仪器也不能尽信,我看了一份鉴定报告,上边的元素数据没有单位,而《中国科学技术史middot;陶瓷卷》中则分别有7组器胎和5组器釉的10种元素含量百分比数据,若按百分比来对比共有的10种器釉元素含量数据,也有6种相差甚远。

    我询问过浙大文物与鉴定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少华先生,他说,《陶瓷卷》其中的数据并非全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所得,只能作元素分析和化学组成分析,故适宜于为瓷器断源,不可以直接用来断代。

    说话的是国博的专家齐承,这几天他做了一番调研,坚决认为这批文物是高仿。

    齐老,不能这么说吧,就拿这份报告来说,所用的x射线荧光频谱仪使用充氦气检测,比抽真空检测更为进步。李郃阳反驳道。

    被蔡赫等人到来打断的争论再起,室内两派当即唇枪舌剑继续辩论。

    一般来说,对器物的无损测试,主要包括能量色散x荧光能谱、质子激发x荧光能谱、同步辐射x荧光能谱等方法,此类方法一般是利用光对古陶瓷胎、釉中含有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分析测试,直接将待测陶瓷器放入控测室内即可。

    以金属实例来分析,比如鄂北楚墓中出土的越王勾践剑,经x射线荧光分析得知,其剑身为铜、锡合金,并经过了硫化处理(含cu2s、fe2s等),因而美观耐蚀,锋利如故,从而证明了古代青铜器存在有硫化处理工艺。

    以玻璃为例分析,学术界一向认为,古代西方的玻璃制品以天然纯碱或碳酸钠、碳酸钾的草木灰作助熔剂,而中国古代玻璃则以方铅矿、白铅矿或

    为助熔剂。故通常以其成分为钾钠玻璃或铅钡玻璃来断定其制作工艺和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