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两个聪明人

    朱元璋向来勤政,今天奏章也不批了,专门听萧兵忆讲课。

    甚至嫌用膳繁琐,专门叫人拿到书房来吃。

    萧兵忆也很满意——资质差没关系,人家肯学啊。

    再次讲解的“羊吃人”的故事,清清楚楚地解释了如何用先进的工商业,去奠定经济中心的地位,又如何以巧妙的手段薅别国的羊毛。

    “陛下,元朝行政混乱的原因,在于疆域太大,无法有效掌控。所以不得不分成若干个汗国。即便这样,对于许多遥远地区,元朝也只能采取羁縻州的手段。”

    “即便你再怎么加强中央集权,因为信息传递不便,也无法有效掌控地方。所以,国土扩张到一定程度,即便军事实力够,行政管理也跟不上。”

    “当然,武力还是基础,那时候朝廷有钱了,兵员素质、武器装备都远胜对手,也就不怕别人不服。”

    朱元璋满脑子都是日后的盛况:

    游牧民族放下马刀,拿起了羊毛剪。

    大明的百姓想种地就种地,想多赚钱还可以在农闲的时候进作坊帮工。

    ……

    次日早朝,朱元璋将萧毅提出的策略,拿出来跟众臣讨论。

    李善长不时看一眼这位散仙,心里忽然有了个想法。

    何不让他来当这个宰相?

    开国以后,李善长时刻不忘历史上那些开国功臣的遭遇,一直谨小慎微。

    以至于还被朱元璋批评过,说他管的中书省暮气沉沉。

    他和刘基算是少有的聪明人,明白一个道理:立国之前的功劳越大,开国以后的处境越危险。

    他是文官,无法像武将那样自污以图自保。

    那就只能制造几个假想敌了。

    聪明人不只他一个,刘基也没闲着。

    俩人甚至一起配合着演戏,经常在朝堂上吵架,装出一副两人不对付的假象。

    其实他们二人根本没什么冲突,而且地位也没法比。

    李善长是公爵,刘基只是个伯爵!

    一直以来,后世的人们因为受演义小说的影响,都特别崇拜那些有奇谋妙计

    的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