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二十六章(第3页)

 那几家佃户并不难找,随便找人问问就能问出来。毕竟以往给王家大姑娘做事儿多体面,在被毛氏赶走之前,这几户佃户在村子里是十分有面子的。如今失了依仗,惹得不少人瞧了好一阵子的热闹。如今忽然见有人来寻,引来议论纷纷。


 王姝去到几家,人在马车里也没出去,是叫护卫去交涉的。


 护卫将王姝的意思表达清楚,也不强制,就等着他们做抉择。


 他们虽说租用了王家的田地,给王家做活儿,却并非卖身给王家。这年头的人等闲不愿意离开故土,王姝要他们背井离乡,不是那么容易的。


 不肖片刻,两户人家都给了肯定的答复。


 他们虽然不愿意离开家乡,但人都要饿死了,哪还管得了那么多?正是因为家中没田才会租用王家的田。帮着王姝做事,这么多年都做习惯了。王家大姑娘又是个厚道人,他们跟着她不会吃亏。没怎么犹豫,两户人家的男人就当面拍板。


 毕竟一家老小十几口人,十几双筷子要吃饭,自然是跟着走。


 王姝点点头,也没要求他们立即跟着走。给他们留了盘缠和地址,让他们自个儿这几日赶过去。


 事情都处理完,王姝不死心,又去寻了当初给王程锦治病的老大夫家。


 老大夫确实是糊涂了,不仅不认人,还眼瞎耳聋。王姝跟他说话都得扯着嗓子喊才行。她喊得嗓子都哑了,意外的问到了一点东西。


 老大夫觊着王姝许久,难得清醒了一会儿。


 似乎认得王姝,他口齿清晰道:“你爹并非是肺痨去的,确实是因病去世。估摸着喜食生鱼,肺里长满了虫。虫子引发了严重的肺病,这才急症高热……”


 王姝听完这话,许久不能回过神。


 她回忆了王程锦的饮食习惯,确实喜欢是鱼脍。尤其是刚打捞上来的鱼,片成薄片,有时候不蘸调料便吞噬下腹。


 ……肺吸虫病吗?


 一个大夫如此说,做不得准。王姝心里沉甸甸的。稍作休息,便又吩咐马车赶去了王家。


 钱师傅盯了挺久,不见毛氏与谁往来。镖局的人也查了,除了跟县衙打过交道,大多数时候就在跟张耀民纠缠。


 背后不似有人。


 今日天儿不好,毛氏没有外出,人正在家中修养。


 高龄产子,加上连日来的情绪大起大伏,毛氏的身体亏空得厉害。连着一个多月养在榻上,日日拿最名贵药材的吊着,她人也没好利索。


 说来,这两人不愧是一丘之貉,不要脸的脾性是一模一样的。张耀民自以为坐上了主簿的位置,已经不需要毛氏,恨不得一脚将她磴得老远,再不往来。毛氏在他身上砸了那么多本儿,孩子都被他掐死了,自然不可能放过他。她自个儿起不来身,便找人去张家打砸。


 前段时日去张家大闹了一场,闹得十分难看,如今已是与张耀民撕破了脸。


 王家大宅的门是紧闭的,只开了南边一个侧门。


 因着上回被王姝闯开了,毛氏做了安排,有两个身强力壮的门房守着。这次回来人带的不多,但那两个人对比王姝的护卫,那是完全不够看的。


 不过王姝此次回来并非是为了跟毛氏硬碰硬,只是要将床底下那厢金条拿走。


 她坐在马车里没动,让人拎了一点礼品,去将乡长、里长等人请来。


 王家确实没有宗族亲眷了,但王程锦这些年没少做惠及乡里的事情。镇子上感念王家的人不是少数。愿意主持公道的,自然也有。往日王姝被毛氏关在屋里,做不了事。如今出来了,自然就不会那么简单放过她。


 古代名节于女子来说多重要。毛氏做的这桩桩件件儿,哪一条不能将她拍死在贞节牌坊上。


 王姝自己就是一个女性,往日最不屑于用这种手段对付一个女子的。但对毛氏,好似也不用太讲道义。君子小人,讲道义也得做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