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漫漫10(第2页)
两人打打闹闹的,江海‘嘘’了一声,跟夏娇摆摆手:“我去打听打听,都比什么。”
不止江海去打听了,许多人都去打听了,然后此起彼伏的‘啊’声。里面最难的考核就是:随机抽取一份英文稿件,不要求你背,你可以拿着,然后朗诵。
这是考核中最难的一关!有些学生出来就摇头:“一共两百多个单词的短文,就有三十多个我不认识……”
桐桐问:“你大几?”
“大二!”
桐桐:“……”所以,大三、大四,研究生可能更占优势。
江海摇头:“哥们不行!”有英文稿件,提前准备,这是可以的!但拿到稿子就要来,不给查阅单词和订正发音的机会,难过关。
桐桐也没想到,人家这个考核这么难,这么严格。
她抽的号在江海和夏娇前面,因此,被叫号后就得进去。进去静悄悄的,有个男生正上台,有个在台下站着,正在等待。
有学生会的学生指了指桌上的稿件,自己抽一份。
这种抽,肯定不会跟前面的人抽到同一份,也就没有现场作弊的可能。
她抽了一份,就去了等候区。
手里的这份是一段历史介绍,像是自先秦时期,AO门就属于百越。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百越便纳入了版图等等。
她看着,认真的听着。也得注意人家上台的流程,省的哪个环节错了。
台上正在考核的男生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语,这男人要么有在国外的经历,要么家里有涉外的家人,长期接触。
这就是家庭背景带来的好处,一般的孩子再怎么努力,在这一点上就是比不了。
在桐桐以为这个学生没问题的时候,谁知道人家考核没完,考核官是个戴眼镜的五十来岁的老师吧,他问说:“能简略的说一说AO门被殖民的历史吗?”这是考现场反应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更是考核相关活动的知识积累。
桐桐心说,倒也也不是为难!如果主持人的台本上有许多关于历史的东西,而主持人本人对此没有积累,不熟悉,死记硬背,嘴瓢了就出大事了。尤其是人一紧张,短期内的记忆最容易混乱。不如本身就掌握的人手到擒来。
其实,如果接到通知做足了功课的,用一晚上的时间将这些背诵过关,今天应该也不会被难住。
但显然,小伙子对英语高度的自信,但一问到简说历史,当时连表情管理都没有了,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一脸的不可置信。然后愣了十多秒之后,只答说,“被殖民一百多年,谢谢。”
然后考核就结束了,没人再问。小伙子一边松领带一边往出走,这也太难了。
桐桐前面是个姑娘,人家上去了,桐桐就站过去,到台子边上。后面夏娇跟进来了,抽了资料之后,又站在等候区。
台上的女孩拿着稿子,发音很准,她这段是介绍一国两制的。念完了,老师又问:“说一说AO门的地理位置。”
女孩现在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说了地域上与哪里哪里比邻,甚至出于经纬度,什么温带,什么气候,什么地形,有多少土地面积,人口,都附带着说了,极其详尽。
然后这个女生下台,拿到一张绿色的纸张,不知道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