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王旗花下一壶酒
关山月 第68章 剔骨刀(第2页)
青衣汉子提着茶壶走到那对一老一少的客人桌边,一边拿起桌上早就摞好的黑边陶碗,分别给两位客人添茶,一边一脸歉意替自家掌柜向那位明显生气了的客人老头道歉。
来者是客,都是衣食父母,得供着。
这种事他几乎每隔一两天就要做上一回,熟门熟路得很了。
等到好不容易摆平了那位身背斗笠和一把长刀的老人家,青衣汉子回头,又看了眼那个酒桌上除了酒坛陶碗之外别无一物的白衣文士,就又有些遗憾地摇了摇头,忍不住有些唏嘘。
好好一个潇洒风流的读书人,这是得有多好酒,才会如此一天天不知疲倦往肚子里灌黄汤,把自己给灌得五迷三道的,好像都没清醒过…
当惯了酒肆账房的青衣汉子,以前没见过这个白衣文士,大概也就是几天前吧,不知道他是从哪里赶路到此的,到了酒肆地盘之后也不点其他吃喝,就只是说要喝酒。
每天都坐在那同一张酒桌上,从早半天蒙蒙亮就开始,一直喝到天黑日落之后才会摇摇晃晃离开,第二天早上重新过来再接着喝,周而复始,天天如此。
青衣账房自觉自己酒量不差,也着实有些佩服这个白衣人,这得是烂酒多少年才能练出来这样的功夫?也不怕喝多了醉死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野山路上?
刚开始的那两天,姓付的女子掌柜大概是也怕自家酒水醉死人,连累酒肆摊上官司,就让自家账房去劝一劝那个白衣人。
结果连着两天下来,她就发现自家这个账房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夯货,最后非但没劝住人,还跟着那白衣人一起变成了一青一白两个醉鬼!
她也就懒得再管那白衣了,也不让自家杨账房再靠近过去多做停留,任那白衣喝就是了,酒水管够,掏得起钱就成。
青衣杨账房顺手将茶壶放在那一老一少两位客人桌上,然后就摇着头又重新进了酒肆里头,掌柜的发飙了,他也不敢在外面多逗留,得快点进去给她帮忙,要不然下回偷酒喝的时候,怕是得挨揍!
楚元宵两人到达酒肆跟前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场面,白衣喝酒忘我,那边一老一少两个过路人不喝酒只喝茶,两个人窃窃私语在说着什么,但多是那个打扮粗犷的老人在说话,而那个蒙着眼的年轻人只是静静听着,偶尔小声回上一句,往往还会再引来那老人一顿嘲讽与鄙夷。
酒肆里头,还会偶尔传来那女掌柜与那账房之间,断断续续的言语对话,多是女子在骂人,男子在溜须拍马讨饶哄人。
好像有些奇怪,又好像不是特别奇怪。
余人站在楚元宵身侧,几乎一眼就认出了那个嘴角带笑的饮酒白衣,不是临茂县那边曾出过手的那位大剑仙,又能是何人?
他转过头正想与自家公子说一声,结果就看见那个醉醺醺端着酒碗正要凑近嘴边的白衣文士,有意无意转头往这边看了一眼。
余人在那个似醉非醉的眼神递过来的瞬间,只觉得自己明明是一个鬼物,竟然也能掉几滴冷汗出来,神魂震动之下,已经张了一半的嘴到最后就硬生生一个字都没能说出来,悻悻闭嘴,不敢多言。
稍稍靠前一些还在往前走的楚元宵,全然没有注意到跟在他侧后的同伴那个欲言又止的表情,自顾自还在继续往前走,很快就到了那酒肆跟前,挑了一个同样靠边的位置落座,正好离那另外两桌客人都不远不近,有了那么点儿三足鼎立的意思。
这一回,那位酒肆账房出来的很快,笑眯眯快步走到两人桌边,先看了眼小厮打扮的余人,随后才转头望向少年,笑呵呵道:“二位客官要来点什么?要不要来上一坛我家酒肆自酿的白醪曲,这可是我家掌柜精心酿制的好酒,只要喝上一口,就保管二位能解了一路远行的疲乏气,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楚元宵闻言笑了笑,看着那个青衣汉子抱歉摇头,说自己没喝过酒,更不好酒,只是想要在此歇歇脚,所以来两碗面就成,最好再能给两碗水就更好了,他也可以掏水钱。
杨账房哪里看不出来这少年人不是酒中客,只是近日来酒肆生意不太好,自家掌柜就有些压不住脾气总爱骂人,所以他也就只是想着多问一句是一句,万一卖出去一坛,有酒钱进账,说不定他也就能少挨一顿骂了不是?
这边两人还在为一坛酒推来搡去的时候,那边急着赶路的一老一少已经再次开始吆喝着快些上饭,他们要着急吃完继续赶路了,尤其是那个狂放老人,声音不小,就是奔着那个正背对着他们卖酒的青衣账房去的。
只是还不等那青衣汉子转过身,就见酒肆那边,那个女掌柜第一次现出身来,手中还提着一把菜刀,气势汹汹冲出门来,举着菜刀朝那老人骂道:“催催催,催个锤儿的催!连口酒都不喝,还想让老娘快些给你上菜,穷鬼一个,你咋比人掏了金元宝的有钱大爷还事多!”
说罢,这位身形清瘦中人之姿的女掌柜也不等那老人还嘴,手提菜刀转过头,看着那还站在楚元宵桌边的青衣账房,再次骂道:“杨文沐,你他娘的眼瞎了?!给一个连毛都没长齐的傻小子卖什么酒?想钱想瞎了心了?再敢墨迹,老娘一菜刀剁了你个狗东西!”
被骂了的杨账房先是歉意看了眼少年,随后赶忙转过头朝那女掌柜陪上笑脸,小心翼翼说了好几遍“这就来。”
等到那女掌柜转身骂骂咧咧回了酒肆里头,杨账房嘟嘟囔囔念叨了一句,“这半路酒庄要是没了咱这个账房先生,怕是都等不到明日就得关门大吉,真是操碎了心喽!”
小声过完了嘴瘾,汉子转过头再次歉意看了眼坐在桌边,面色古怪的楚元宵二人,笑着说这就端面过来,然后就再次匆匆忙忙进了酒肆里间。
来者是客,都是衣食父母,得供着。
这种事他几乎每隔一两天就要做上一回,熟门熟路得很了。
等到好不容易摆平了那位身背斗笠和一把长刀的老人家,青衣汉子回头,又看了眼那个酒桌上除了酒坛陶碗之外别无一物的白衣文士,就又有些遗憾地摇了摇头,忍不住有些唏嘘。
好好一个潇洒风流的读书人,这是得有多好酒,才会如此一天天不知疲倦往肚子里灌黄汤,把自己给灌得五迷三道的,好像都没清醒过…
当惯了酒肆账房的青衣汉子,以前没见过这个白衣文士,大概也就是几天前吧,不知道他是从哪里赶路到此的,到了酒肆地盘之后也不点其他吃喝,就只是说要喝酒。
每天都坐在那同一张酒桌上,从早半天蒙蒙亮就开始,一直喝到天黑日落之后才会摇摇晃晃离开,第二天早上重新过来再接着喝,周而复始,天天如此。
青衣账房自觉自己酒量不差,也着实有些佩服这个白衣人,这得是烂酒多少年才能练出来这样的功夫?也不怕喝多了醉死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野山路上?
刚开始的那两天,姓付的女子掌柜大概是也怕自家酒水醉死人,连累酒肆摊上官司,就让自家账房去劝一劝那个白衣人。
结果连着两天下来,她就发现自家这个账房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夯货,最后非但没劝住人,还跟着那白衣人一起变成了一青一白两个醉鬼!
她也就懒得再管那白衣了,也不让自家杨账房再靠近过去多做停留,任那白衣喝就是了,酒水管够,掏得起钱就成。
青衣杨账房顺手将茶壶放在那一老一少两位客人桌上,然后就摇着头又重新进了酒肆里头,掌柜的发飙了,他也不敢在外面多逗留,得快点进去给她帮忙,要不然下回偷酒喝的时候,怕是得挨揍!
楚元宵两人到达酒肆跟前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场面,白衣喝酒忘我,那边一老一少两个过路人不喝酒只喝茶,两个人窃窃私语在说着什么,但多是那个打扮粗犷的老人在说话,而那个蒙着眼的年轻人只是静静听着,偶尔小声回上一句,往往还会再引来那老人一顿嘲讽与鄙夷。
酒肆里头,还会偶尔传来那女掌柜与那账房之间,断断续续的言语对话,多是女子在骂人,男子在溜须拍马讨饶哄人。
好像有些奇怪,又好像不是特别奇怪。
余人站在楚元宵身侧,几乎一眼就认出了那个嘴角带笑的饮酒白衣,不是临茂县那边曾出过手的那位大剑仙,又能是何人?
他转过头正想与自家公子说一声,结果就看见那个醉醺醺端着酒碗正要凑近嘴边的白衣文士,有意无意转头往这边看了一眼。
余人在那个似醉非醉的眼神递过来的瞬间,只觉得自己明明是一个鬼物,竟然也能掉几滴冷汗出来,神魂震动之下,已经张了一半的嘴到最后就硬生生一个字都没能说出来,悻悻闭嘴,不敢多言。
稍稍靠前一些还在往前走的楚元宵,全然没有注意到跟在他侧后的同伴那个欲言又止的表情,自顾自还在继续往前走,很快就到了那酒肆跟前,挑了一个同样靠边的位置落座,正好离那另外两桌客人都不远不近,有了那么点儿三足鼎立的意思。
这一回,那位酒肆账房出来的很快,笑眯眯快步走到两人桌边,先看了眼小厮打扮的余人,随后才转头望向少年,笑呵呵道:“二位客官要来点什么?要不要来上一坛我家酒肆自酿的白醪曲,这可是我家掌柜精心酿制的好酒,只要喝上一口,就保管二位能解了一路远行的疲乏气,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楚元宵闻言笑了笑,看着那个青衣汉子抱歉摇头,说自己没喝过酒,更不好酒,只是想要在此歇歇脚,所以来两碗面就成,最好再能给两碗水就更好了,他也可以掏水钱。
杨账房哪里看不出来这少年人不是酒中客,只是近日来酒肆生意不太好,自家掌柜就有些压不住脾气总爱骂人,所以他也就只是想着多问一句是一句,万一卖出去一坛,有酒钱进账,说不定他也就能少挨一顿骂了不是?
这边两人还在为一坛酒推来搡去的时候,那边急着赶路的一老一少已经再次开始吆喝着快些上饭,他们要着急吃完继续赶路了,尤其是那个狂放老人,声音不小,就是奔着那个正背对着他们卖酒的青衣账房去的。
只是还不等那青衣汉子转过身,就见酒肆那边,那个女掌柜第一次现出身来,手中还提着一把菜刀,气势汹汹冲出门来,举着菜刀朝那老人骂道:“催催催,催个锤儿的催!连口酒都不喝,还想让老娘快些给你上菜,穷鬼一个,你咋比人掏了金元宝的有钱大爷还事多!”
说罢,这位身形清瘦中人之姿的女掌柜也不等那老人还嘴,手提菜刀转过头,看着那还站在楚元宵桌边的青衣账房,再次骂道:“杨文沐,你他娘的眼瞎了?!给一个连毛都没长齐的傻小子卖什么酒?想钱想瞎了心了?再敢墨迹,老娘一菜刀剁了你个狗东西!”
被骂了的杨账房先是歉意看了眼少年,随后赶忙转过头朝那女掌柜陪上笑脸,小心翼翼说了好几遍“这就来。”
等到那女掌柜转身骂骂咧咧回了酒肆里头,杨账房嘟嘟囔囔念叨了一句,“这半路酒庄要是没了咱这个账房先生,怕是都等不到明日就得关门大吉,真是操碎了心喽!”
小声过完了嘴瘾,汉子转过头再次歉意看了眼坐在桌边,面色古怪的楚元宵二人,笑着说这就端面过来,然后就再次匆匆忙忙进了酒肆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