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王旗花下一壶酒
关山月 第70章 酒送白衣(第3页)
喝了几杯酒的少年人皱了皱脸颊,有些嫌弃地将那一只酒坛放在窗台上,又将手中那只酒杯倒扣在坛口,然后嘟囔道:“宗正卿那老头,我每回去找他玩儿,他都抱着一只酒坛子不撒手,我以为是个多好喝的东西,今天尝一尝,也就这样了,没什么好的。”
老貂寺依旧垂眸躬立,不发一言,主子提到的还是主子,没有他一个奴才能插嘴的地方。
李璟坐在窗边,抬手轻拍了拍有些开始发烫的脸颊,随后转过头笑眯眯看着那老人道:“狄州府衙那边,就有劳貂珰独自去一趟了,只是看一看这些山水神灵,本王多少还有些兴趣,但那个什么知府就算了,帝都里比他脸大的多了去,本王不想再往脑海里多添一张恶心人的嘴脸。”
老人亲亲点头应是,但将要转身之际,又为不可察皱了皱眉,重新转回身看向少年,轻声道:“那王爷…?”
“在京的时候,我听了些小道消息,说我姐姐出去一趟就有了个心上人。”
少年转头望向窗外西边的方向,蓦然而笑,一口白牙泛着莫名的光彩,“所以我得去看看是个什么样的人,把我那漂亮得像是只金凤凰一样的好姐姐给骗走了。”
——
山道酒肆这边,坐在酒桌边的楚元宵看着那个青衣账房,又有些为难。
先卖酒,又卖刀,这位账房先生真的是一把赚钱的好手,好像做买卖就盯上了自己一个人,专门来赚自己的钱。
少年也不是不眼馋那把刀,但是囊中羞涩,一百多颗铜钱根本禁不住花。
从盐官镇出来的这一路上,他跟余人两个多的都是走山野路,也少有要花钱的地方,临茂县城那边被那位刘县令招待,也没花钱,所以那一百多颗铜板就还剩下很多。
可今日这两碗面已经花出去好几颗铜板了,钱袋子都瘪了许多,要是再买刀,他把整个钱袋送出去都不够,差得多!
那青衣账房大概是终于有了一回眼色,看出来了少年的衣兜窘迫,就生怕到手的买卖又要飞走,于是善解人意又补了一句,“俗话说来得好不如来得巧,今日你我有缘,小兄弟要真心想买,我也不还价,算是咱们交个朋友,你只要说个数就成!”
站在一旁不发一言的女子掌柜,在两人看不见的方向撇了撇嘴。
这嘴馋酒瘾还没下去,交朋友的瘾又上来了,老娘三个月不给你酒喝,看你还敢不敢不还价!
对未来三个月没酒喝的惨淡光景一无所知的青衣账房,此刻依旧笑眯眯一脸期待看着少年人,彷佛就是在静等着他掏钱。
眼见情景有些尴尬,那醉眼迷蒙的白衣文士再次适时抬头,笑看着那个有些犹豫的少年道:“你也不是买不起,没有钱可以用其他东西抵嘛!”
楚元宵闻言一怔,转头看了眼那白衣。
当初在五方亭那间书铺里分赃的时候,苏三载跟说书匠路先生两个人一边给他分东西,一边还曾顺口提过,哪些东西是品相好但用处不大可以卖了换钱的,哪些是品相好不好无所谓但很有用的,反正到头来就是都很值钱。
这件事从他出了小镇之后就从没跟人提过,连余人都不知道,这个白衣文士却像是未卜先知了一样。
少年低头沉吟了一下,自小就精打细算惯了,所以掏家底这种事于他而言跟割肉差不多,但这一路走来能合眼缘的东西不多,眼前这把刀就是那为数不多,能让他觉得好像应该买到手里的东西之一。
当初在盐官镇时候,把那把名为“大夏龙雀”的横刀卖给那个白衣姑娘的时候,他其实更多是觉得自己有些败家的舍不得,但并没觉得有多大的失落感,做买卖有得有失,终究就是各取所需了。
但眼前这把刀,自它成为一件做买卖的物品的那一刻,楚元宵就好像有了一种突然想把它买进手里的感觉,又不好说这感觉具体是哪里的由来。
眼见少年犹豫,买卖有门,青衣账房好像都已经看见了自家账上有钱进门,就赶忙又加了把火,“这样,小兄弟要是觉得花大价钱买刀亏了,那我就做个我家掌柜的主,再附送一坛我家酒窖里的顿递曲,真正的好酒,你觉得如何?”
楚元宵见这账房先生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都要从他手里挣钱,就又转头有意无意看了眼那个女掌柜,结果正巧就碰上女掌柜看过来的眼神。
女人见状没好气哼了一声,“看什么看?又不是跟老娘做买卖!我归去酒庄虽是个路边小酒肆,但说出去的话一口唾沫一颗钉,他答应了你要送酒,那送就是了!”
本还有些心底惴惴的杨账房,听着掌柜的都放话了,就笑得更加开心了,但他并不知道自家掌柜的,已经把他的禁酒期限又涨了一个月。
楚元宵咧了咧嘴,再次若有所思转过头看了眼白衣,结果那文士这次只给了他一个头顶,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又在喝酒。
少年想了想没再犹豫,装模作样从布兜包裹里掏东西,其实是千挑万选从那玉牌须弥物里拿出来了一件,苏三载曾说过可以卖的东西。
那是一只小巧玲珑的玉雕狮子,蹲坐在地,一只前爪微微抬起,彷佛在抓握什么东西。
这东西当初是云海间的那位老掌柜代替朱氏赔给苏三载的,说是有招财进宝的好寓意,而且那玉质本身也算比较值钱,拿到某些山下当铺里去换钱,也是能值个几千文的。
少年记得,当时苏三载分东西的时候还说那范老头不地道,那么高的身价给人赔东西,也好意思拿这么个才值几贯钱的破东西出来抵债,但最后嘟嘟囔囔也没去找那范老头换,最后就又落在了楚元宵手里。
此刻少年拿这东西出来,是觉得这东西不算是仙家物,但递给做买卖的酒肆店家,就刚好能用上那个“招财进宝”的好寓意,而且价格也差不多,几千文买一把刀应该也是合适的,就刚刚好。
青山账房看着少年掏了半天掏出来一枚玉狮子,骤然眼前一亮,这玩意儿看着不赖,读书人就喜欢这种有意思又有品相的东西!
双方一拍即合,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买卖就算是做成了!
再等到青衣账房去酒窖那边,如约搬来那坛所谓顿递曲时,早就提前致谢过了的少年人已经带着青衣小厮提前离开了,两个人忙着赶路,实在是等不及那个一去一个时辰都没回来的账房先生。
酒桌边就只剩下了还在静静喝酒的白衣文士,和那个有些拘谨坐在桌边,双眼蒙纱的黑衣年轻人。
杨账房听着那黑衣年轻人轻声转述的少年留言,就觉得有些委屈,他也不是不想快些搬酒来,只是刚进了酒肆后院,就被自家掌柜的揪着耳朵一顿数落。
女掌柜倒也不是计较他为了做买卖又搬出去一坛酒,酒肆地窖里这玩意儿多的是,多一坛少一坛问题不大,主要是实在看不过眼他那个不会看眼色的狗脾性!
给一个十来岁的少年人卖酒,人家不买你又当成买卖附送,你家就没点别的东西能给的了?赶路人送几个烧饼,让人路上吃就不行?
骂骂咧咧念念叨叨,杨账房被揪着骂了一个时辰,感觉自己都快聋了…
至于那个黑衣年轻人转述的少年留言,其实也不多,就两句。
第一句是说楚元宵他自己急着赶路,不告而别实在抱歉,等以后回来路过的时候,一定来酒肆赔礼道歉。
第二句则更简单。
那坛顿递曲,送给白衣喝。
……
老貂寺依旧垂眸躬立,不发一言,主子提到的还是主子,没有他一个奴才能插嘴的地方。
李璟坐在窗边,抬手轻拍了拍有些开始发烫的脸颊,随后转过头笑眯眯看着那老人道:“狄州府衙那边,就有劳貂珰独自去一趟了,只是看一看这些山水神灵,本王多少还有些兴趣,但那个什么知府就算了,帝都里比他脸大的多了去,本王不想再往脑海里多添一张恶心人的嘴脸。”
老人亲亲点头应是,但将要转身之际,又为不可察皱了皱眉,重新转回身看向少年,轻声道:“那王爷…?”
“在京的时候,我听了些小道消息,说我姐姐出去一趟就有了个心上人。”
少年转头望向窗外西边的方向,蓦然而笑,一口白牙泛着莫名的光彩,“所以我得去看看是个什么样的人,把我那漂亮得像是只金凤凰一样的好姐姐给骗走了。”
——
山道酒肆这边,坐在酒桌边的楚元宵看着那个青衣账房,又有些为难。
先卖酒,又卖刀,这位账房先生真的是一把赚钱的好手,好像做买卖就盯上了自己一个人,专门来赚自己的钱。
少年也不是不眼馋那把刀,但是囊中羞涩,一百多颗铜钱根本禁不住花。
从盐官镇出来的这一路上,他跟余人两个多的都是走山野路,也少有要花钱的地方,临茂县城那边被那位刘县令招待,也没花钱,所以那一百多颗铜板就还剩下很多。
可今日这两碗面已经花出去好几颗铜板了,钱袋子都瘪了许多,要是再买刀,他把整个钱袋送出去都不够,差得多!
那青衣账房大概是终于有了一回眼色,看出来了少年的衣兜窘迫,就生怕到手的买卖又要飞走,于是善解人意又补了一句,“俗话说来得好不如来得巧,今日你我有缘,小兄弟要真心想买,我也不还价,算是咱们交个朋友,你只要说个数就成!”
站在一旁不发一言的女子掌柜,在两人看不见的方向撇了撇嘴。
这嘴馋酒瘾还没下去,交朋友的瘾又上来了,老娘三个月不给你酒喝,看你还敢不敢不还价!
对未来三个月没酒喝的惨淡光景一无所知的青衣账房,此刻依旧笑眯眯一脸期待看着少年人,彷佛就是在静等着他掏钱。
眼见情景有些尴尬,那醉眼迷蒙的白衣文士再次适时抬头,笑看着那个有些犹豫的少年道:“你也不是买不起,没有钱可以用其他东西抵嘛!”
楚元宵闻言一怔,转头看了眼那白衣。
当初在五方亭那间书铺里分赃的时候,苏三载跟说书匠路先生两个人一边给他分东西,一边还曾顺口提过,哪些东西是品相好但用处不大可以卖了换钱的,哪些是品相好不好无所谓但很有用的,反正到头来就是都很值钱。
这件事从他出了小镇之后就从没跟人提过,连余人都不知道,这个白衣文士却像是未卜先知了一样。
少年低头沉吟了一下,自小就精打细算惯了,所以掏家底这种事于他而言跟割肉差不多,但这一路走来能合眼缘的东西不多,眼前这把刀就是那为数不多,能让他觉得好像应该买到手里的东西之一。
当初在盐官镇时候,把那把名为“大夏龙雀”的横刀卖给那个白衣姑娘的时候,他其实更多是觉得自己有些败家的舍不得,但并没觉得有多大的失落感,做买卖有得有失,终究就是各取所需了。
但眼前这把刀,自它成为一件做买卖的物品的那一刻,楚元宵就好像有了一种突然想把它买进手里的感觉,又不好说这感觉具体是哪里的由来。
眼见少年犹豫,买卖有门,青衣账房好像都已经看见了自家账上有钱进门,就赶忙又加了把火,“这样,小兄弟要是觉得花大价钱买刀亏了,那我就做个我家掌柜的主,再附送一坛我家酒窖里的顿递曲,真正的好酒,你觉得如何?”
楚元宵见这账房先生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都要从他手里挣钱,就又转头有意无意看了眼那个女掌柜,结果正巧就碰上女掌柜看过来的眼神。
女人见状没好气哼了一声,“看什么看?又不是跟老娘做买卖!我归去酒庄虽是个路边小酒肆,但说出去的话一口唾沫一颗钉,他答应了你要送酒,那送就是了!”
本还有些心底惴惴的杨账房,听着掌柜的都放话了,就笑得更加开心了,但他并不知道自家掌柜的,已经把他的禁酒期限又涨了一个月。
楚元宵咧了咧嘴,再次若有所思转过头看了眼白衣,结果那文士这次只给了他一个头顶,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又在喝酒。
少年想了想没再犹豫,装模作样从布兜包裹里掏东西,其实是千挑万选从那玉牌须弥物里拿出来了一件,苏三载曾说过可以卖的东西。
那是一只小巧玲珑的玉雕狮子,蹲坐在地,一只前爪微微抬起,彷佛在抓握什么东西。
这东西当初是云海间的那位老掌柜代替朱氏赔给苏三载的,说是有招财进宝的好寓意,而且那玉质本身也算比较值钱,拿到某些山下当铺里去换钱,也是能值个几千文的。
少年记得,当时苏三载分东西的时候还说那范老头不地道,那么高的身价给人赔东西,也好意思拿这么个才值几贯钱的破东西出来抵债,但最后嘟嘟囔囔也没去找那范老头换,最后就又落在了楚元宵手里。
此刻少年拿这东西出来,是觉得这东西不算是仙家物,但递给做买卖的酒肆店家,就刚好能用上那个“招财进宝”的好寓意,而且价格也差不多,几千文买一把刀应该也是合适的,就刚刚好。
青山账房看着少年掏了半天掏出来一枚玉狮子,骤然眼前一亮,这玩意儿看着不赖,读书人就喜欢这种有意思又有品相的东西!
双方一拍即合,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买卖就算是做成了!
再等到青衣账房去酒窖那边,如约搬来那坛所谓顿递曲时,早就提前致谢过了的少年人已经带着青衣小厮提前离开了,两个人忙着赶路,实在是等不及那个一去一个时辰都没回来的账房先生。
酒桌边就只剩下了还在静静喝酒的白衣文士,和那个有些拘谨坐在桌边,双眼蒙纱的黑衣年轻人。
杨账房听着那黑衣年轻人轻声转述的少年留言,就觉得有些委屈,他也不是不想快些搬酒来,只是刚进了酒肆后院,就被自家掌柜的揪着耳朵一顿数落。
女掌柜倒也不是计较他为了做买卖又搬出去一坛酒,酒肆地窖里这玩意儿多的是,多一坛少一坛问题不大,主要是实在看不过眼他那个不会看眼色的狗脾性!
给一个十来岁的少年人卖酒,人家不买你又当成买卖附送,你家就没点别的东西能给的了?赶路人送几个烧饼,让人路上吃就不行?
骂骂咧咧念念叨叨,杨账房被揪着骂了一个时辰,感觉自己都快聋了…
至于那个黑衣年轻人转述的少年留言,其实也不多,就两句。
第一句是说楚元宵他自己急着赶路,不告而别实在抱歉,等以后回来路过的时候,一定来酒肆赔礼道歉。
第二句则更简单。
那坛顿递曲,送给白衣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