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王旗花下一壶酒
关山月 第100章 万年一壶酒(第2页)
但是话也要说回来,世间万事有利有弊,如今的承云倒是没有为此太遭殃,但是小丫头伸手接过了那把剑,恐怕以后就得要遭灾了,有些劫数是躲不过去的。再加上她之前从那个出身盐官镇的小家伙手中,接过了那柄大名鼎鼎的“大夏龙雀”,就又等于是灾上加灾。
至于她最后能不能遇难呈祥,大概就得看命数了。
当然,这也都是后话,到时候再看看怎么帮小姑娘一把就是,现在倒也还为时尚早。
说到李白衣那一趟问剑,其实说到底还是自己人之间的小打小闹,李出尘之所以选择要趴窝在长安城,也不是为了蹲那个打上门来的白衣大剑仙的。
有些真正的难处,往往都是起势自某些明眼看不见的边边角角里,人间总有很多不可两全的为难事,就比如那座让人怎么看都不顺眼的柱国宗祠。
若是不管不顾将之拆了,则承云帝国立刻就会少了一尊镇守“三品”二字的河边铁牛,还会有水冲桥断的危险。
可要是不拆掉,就要继续看着那帮趴窝吃钱又闯祸的老东西,不断往帝国基石上灌水,迟早有一天非得将这座万丈高楼陷进泥潭里去,人人都来踩一脚的时候,再想拔就不一定拔得出来了。
李出尘不太清楚那位老祖宗德明皇帝到底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但在他看来,“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这种事,从来都不是个好选择,饮鸩止渴到最后,终究还是要落得个被毒死的下场!
他之所以一直都看身旁这小混账顺眼,就是觉得虽然他们这父子三人各有各的聪明,但这个小王八蛋总会有些别出心裁的奇思妙想,到了某一刻,说不定就会有些出其不意的峰回路转,船到桥头。
至于说住进他那所谓的大行台尚书府,当然是指开在凉州的那一座,这当然也是这个领着大行台尚书令官职的小家伙,真正的一片好心。
他宁可冒着被人说他招兵买马,要在陇右另立山头的风险,也要提醒让自己跟着他去凉州,不得不说已经是很尽力在表达他某些担心了。
李出尘笑眯眯看着吊儿郎当的少年人,假装没有听懂他的好意,笑道:“你那皇兄把老祖宗接进了晋王府,你就想让老夫这个宗正卿跟着你齐王走,怕不是想跟你那位皇兄掰一掰手腕,看看到底谁才能当上下一任皇帝陛下?”
李璟闻言,突然拍了宗正卿一把,然后转过头鬼鬼祟祟看了眼四周墙头,好像是在确定有无旁人偷听,等到他确定了这里不会有第三个人之后,这才终于长舒一口气,转过头笑眯眯看着老头说了一句。
“不然呢?”
——
西海嘉陵关,一座城头两白衣,一位姓李,一位姓元。
此时城前休战,这两位大剑仙身后关城之内,无数人族仙家修士都在各自找地方落脚,该休息的休息,该治伤的治伤,当然也会有人负责给已经战死的袍泽找一块埋骨之地。
嘉陵关的主要战力以道门为主,辅以兵家修士,加上如今还有青莲剑宗驰援,在战力上面对那些主要以数量取胜的海妖,就并不算弱势。
青莲剑宗门下剑仙剑修人数不少,除了留在永安洲看家护院的一小部分之外,其余的已经全部进了嘉陵关,也包括当初曾到过盐官镇,却一个小镇少年都没有带走的“五溪”与“月影”那二位剑仙。
再加上嘉陵关原本就有很多九洲人族修士在其中,砥砺修行也好,戴罪囚徒在此服刑也罢,还有人是为了奔着杀妖挣战功,用以助力各自背后山门的品秩晋升…理由很多,不一而足,但不管各自为何而来,只要进了边城,就都是上阵亲兄弟,不分谁高谁低。
一座在妖族重围之中的海上边城,四面无依,若无人强行从岸边冲阵杀入城中,则几乎就是孤立无援的一座孤城,真正所谓的兵家绝地。
当初建城之初,不知是没有考虑到有朝一日海妖一脉会参战,还是有什么别的原因,总之这四座城竟无一例外全都是这种建制。
时至今日,海妖一脉大概是为了掣肘九洲,不至于让整个人族掏出全部家底去对付已经被抢到妖族之手的金钗洲,所以这四座海上边城至今都没有撤围。
除了当初瓶山之战时,对面那位西海龙王曾短暂离开了西海外,再之后的整整大半年时间里,这位负责率军攻掠嘉陵关的西海龙宫之主,就没有再离开过两军阵前哪怕一步,既是攻城掠地,也是掣肘拖后腿,保证不会有人轻松离开嘉陵关。
边城之内的人族修士,面对四面八方而来,如潮水般几近接连不断的攻势,伤亡不小是必然事,好在这地方近万年来一直都是面对异族攻击的两军阵前,战前准备一贯都做得很足,所以双方之间虽然大战不休,但暂时也不至于招架不住。
此刻短暂的休战,其他人都已回城休歇,唯有两位白衣大剑仙站在城头,遥遥盯着那位从未离开阵前的西海之主。
李乘仙在战事休歇处,就又掏出了那只银质酒壶,开始缓缓饮酒。
他侧过头看了眼身旁那位从未下过城头的大剑仙,笑道:“如何?”
元脩其人,九洲内陆除了某些位置极高的仙家修士之外,很少有人再听过他的名字。
这位总是一身白衣,腰悬三尺剑的大剑仙,本事一点不弱于四大剑宗的祖师爷,但却从万年前开始,就始终未曾离开过西海边城,甚至一次都没下过城头。
有战事时递剑,无战事就盘腿坐在城头上,看着广袤无垠的西海之地,不断与他手中那只酒葫芦较劲,一口又一口,喝了一万年。
隐姓埋名,为天下戍边,酒壶为伴,与西海近邻。
关于这些老一辈的天下俊杰,其实有很多轰轰烈烈旧故事,只是都已经彻底深埋进了那座一眼望不到顶的故纸堆中。
若无人诚心翻阅,就基本不太会有人再知道,当年的那场天地大战时,这些人身上都曾各自发生过什么,放眼四顾,各自心伤,无与人闻。
当然,如今的天下人,大概也没有人会有那个闲情逸致,去关心某些他们高高抬起头来时,都未必能看得见人影的绝巅大神仙们,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走到如今的地步的?只看得见功成名就即可,不必在乎来路艰辛。
元脩手中同样提着一只酒葫芦,听到多年前就抢他酒喝的李白衣问出那意味不明的两个字,也只是淡淡摇了摇头,“瓦罐不离井边破,将军难免阵前亡,打仗死人是常事,没什么可多说的。”
这位大剑仙大概是看多了这种生离死别的人间苦楚事,所以并没有太多的悲怀心思,只是简单回答了一句之后,就继续开始饮酒,眼神寂静,神情平淡。
李乘仙跟着点了点头,抬目远眺时,还能遥遥看到那座海妖一脉对峙嘉陵关的中军大帐,也是很早前就已经缓缓浮出海面的西海龙宫,就又问了一句,“对面如何?”
元脩听着李乘仙又问了这么一句,表情依旧平静,“真要比起当年的架势,现在露面出来的这些,都只能算是小打小闹,成不了太大的气候。”
“抢夺天下从来不是一件简单事,仅靠三成水准都到不了的那点本事,即便有人帮忙伪造一轮血月出来,也还是造不出来一整个陆地妖族的,金钗洲那样的事,终究只能成于金钗洲,到不了其他的地方。”
说着,这位常驻城头上万年的大剑仙,此刻第一次转头看了眼李白衣,有些意外道:“我先前偶尔捞到一句你门下后辈们之间的闲聊,听说你收了个徒弟?”
至于她最后能不能遇难呈祥,大概就得看命数了。
当然,这也都是后话,到时候再看看怎么帮小姑娘一把就是,现在倒也还为时尚早。
说到李白衣那一趟问剑,其实说到底还是自己人之间的小打小闹,李出尘之所以选择要趴窝在长安城,也不是为了蹲那个打上门来的白衣大剑仙的。
有些真正的难处,往往都是起势自某些明眼看不见的边边角角里,人间总有很多不可两全的为难事,就比如那座让人怎么看都不顺眼的柱国宗祠。
若是不管不顾将之拆了,则承云帝国立刻就会少了一尊镇守“三品”二字的河边铁牛,还会有水冲桥断的危险。
可要是不拆掉,就要继续看着那帮趴窝吃钱又闯祸的老东西,不断往帝国基石上灌水,迟早有一天非得将这座万丈高楼陷进泥潭里去,人人都来踩一脚的时候,再想拔就不一定拔得出来了。
李出尘不太清楚那位老祖宗德明皇帝到底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但在他看来,“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这种事,从来都不是个好选择,饮鸩止渴到最后,终究还是要落得个被毒死的下场!
他之所以一直都看身旁这小混账顺眼,就是觉得虽然他们这父子三人各有各的聪明,但这个小王八蛋总会有些别出心裁的奇思妙想,到了某一刻,说不定就会有些出其不意的峰回路转,船到桥头。
至于说住进他那所谓的大行台尚书府,当然是指开在凉州的那一座,这当然也是这个领着大行台尚书令官职的小家伙,真正的一片好心。
他宁可冒着被人说他招兵买马,要在陇右另立山头的风险,也要提醒让自己跟着他去凉州,不得不说已经是很尽力在表达他某些担心了。
李出尘笑眯眯看着吊儿郎当的少年人,假装没有听懂他的好意,笑道:“你那皇兄把老祖宗接进了晋王府,你就想让老夫这个宗正卿跟着你齐王走,怕不是想跟你那位皇兄掰一掰手腕,看看到底谁才能当上下一任皇帝陛下?”
李璟闻言,突然拍了宗正卿一把,然后转过头鬼鬼祟祟看了眼四周墙头,好像是在确定有无旁人偷听,等到他确定了这里不会有第三个人之后,这才终于长舒一口气,转过头笑眯眯看着老头说了一句。
“不然呢?”
——
西海嘉陵关,一座城头两白衣,一位姓李,一位姓元。
此时城前休战,这两位大剑仙身后关城之内,无数人族仙家修士都在各自找地方落脚,该休息的休息,该治伤的治伤,当然也会有人负责给已经战死的袍泽找一块埋骨之地。
嘉陵关的主要战力以道门为主,辅以兵家修士,加上如今还有青莲剑宗驰援,在战力上面对那些主要以数量取胜的海妖,就并不算弱势。
青莲剑宗门下剑仙剑修人数不少,除了留在永安洲看家护院的一小部分之外,其余的已经全部进了嘉陵关,也包括当初曾到过盐官镇,却一个小镇少年都没有带走的“五溪”与“月影”那二位剑仙。
再加上嘉陵关原本就有很多九洲人族修士在其中,砥砺修行也好,戴罪囚徒在此服刑也罢,还有人是为了奔着杀妖挣战功,用以助力各自背后山门的品秩晋升…理由很多,不一而足,但不管各自为何而来,只要进了边城,就都是上阵亲兄弟,不分谁高谁低。
一座在妖族重围之中的海上边城,四面无依,若无人强行从岸边冲阵杀入城中,则几乎就是孤立无援的一座孤城,真正所谓的兵家绝地。
当初建城之初,不知是没有考虑到有朝一日海妖一脉会参战,还是有什么别的原因,总之这四座城竟无一例外全都是这种建制。
时至今日,海妖一脉大概是为了掣肘九洲,不至于让整个人族掏出全部家底去对付已经被抢到妖族之手的金钗洲,所以这四座海上边城至今都没有撤围。
除了当初瓶山之战时,对面那位西海龙王曾短暂离开了西海外,再之后的整整大半年时间里,这位负责率军攻掠嘉陵关的西海龙宫之主,就没有再离开过两军阵前哪怕一步,既是攻城掠地,也是掣肘拖后腿,保证不会有人轻松离开嘉陵关。
边城之内的人族修士,面对四面八方而来,如潮水般几近接连不断的攻势,伤亡不小是必然事,好在这地方近万年来一直都是面对异族攻击的两军阵前,战前准备一贯都做得很足,所以双方之间虽然大战不休,但暂时也不至于招架不住。
此刻短暂的休战,其他人都已回城休歇,唯有两位白衣大剑仙站在城头,遥遥盯着那位从未离开阵前的西海之主。
李乘仙在战事休歇处,就又掏出了那只银质酒壶,开始缓缓饮酒。
他侧过头看了眼身旁那位从未下过城头的大剑仙,笑道:“如何?”
元脩其人,九洲内陆除了某些位置极高的仙家修士之外,很少有人再听过他的名字。
这位总是一身白衣,腰悬三尺剑的大剑仙,本事一点不弱于四大剑宗的祖师爷,但却从万年前开始,就始终未曾离开过西海边城,甚至一次都没下过城头。
有战事时递剑,无战事就盘腿坐在城头上,看着广袤无垠的西海之地,不断与他手中那只酒葫芦较劲,一口又一口,喝了一万年。
隐姓埋名,为天下戍边,酒壶为伴,与西海近邻。
关于这些老一辈的天下俊杰,其实有很多轰轰烈烈旧故事,只是都已经彻底深埋进了那座一眼望不到顶的故纸堆中。
若无人诚心翻阅,就基本不太会有人再知道,当年的那场天地大战时,这些人身上都曾各自发生过什么,放眼四顾,各自心伤,无与人闻。
当然,如今的天下人,大概也没有人会有那个闲情逸致,去关心某些他们高高抬起头来时,都未必能看得见人影的绝巅大神仙们,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走到如今的地步的?只看得见功成名就即可,不必在乎来路艰辛。
元脩手中同样提着一只酒葫芦,听到多年前就抢他酒喝的李白衣问出那意味不明的两个字,也只是淡淡摇了摇头,“瓦罐不离井边破,将军难免阵前亡,打仗死人是常事,没什么可多说的。”
这位大剑仙大概是看多了这种生离死别的人间苦楚事,所以并没有太多的悲怀心思,只是简单回答了一句之后,就继续开始饮酒,眼神寂静,神情平淡。
李乘仙跟着点了点头,抬目远眺时,还能遥遥看到那座海妖一脉对峙嘉陵关的中军大帐,也是很早前就已经缓缓浮出海面的西海龙宫,就又问了一句,“对面如何?”
元脩听着李乘仙又问了这么一句,表情依旧平静,“真要比起当年的架势,现在露面出来的这些,都只能算是小打小闹,成不了太大的气候。”
“抢夺天下从来不是一件简单事,仅靠三成水准都到不了的那点本事,即便有人帮忙伪造一轮血月出来,也还是造不出来一整个陆地妖族的,金钗洲那样的事,终究只能成于金钗洲,到不了其他的地方。”
说着,这位常驻城头上万年的大剑仙,此刻第一次转头看了眼李白衣,有些意外道:“我先前偶尔捞到一句你门下后辈们之间的闲聊,听说你收了个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