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王旗花下一壶酒
关山月 第131章 秀才遇见兵(第3页)
那武将表情凶恶,看着众人冷冷道:“朝廷有令,各地必须补齐征兵员额,尔等有本事在这里吃吃喝喝,却没胆量去城外军营点个卯,还得叫老子来请你们,真真是一群没骨气的软蛋!”
武将这话说得颇有些扬眉吐气的味道,往日里总被这帮张口闭口附庸风雅的劳什子读书人嘲笑,说他们这帮不懂风雅为何物的杀胚全是群莽夫,憋得一群军中行伍个个一脸憋屈,现如今山水颠倒,那当然也要叫尔等尝尝什么叫风水轮流转!
那武将说罢,也不给那一个个面色慌张的读书人们反驳的机会,直接大手一挥,干干脆脆就开始让手下武卒抓人了!
本是来此地巡查的陈济,因为没把那“监察使”三个字顶在脑门上,就同样也被那群到处抓人的武卒给撕扯了出去,还要混着其他抓来的读书人一起送往城外军营,说是等过几日凑够了人数,还要把他们押送京城,再送往许川姜氏那座大城!
陈氏少年郎有些无奈,他倒不是真没有修为在身的,师从儒家圣人,读书也不少,有些事该会还是多多少少会一些,但他总不能在这里直接跟人家打起来,最后只能被逼无奈从怀里掏出了身份文牒,解释说自己不是本地人,只是个外乡过路的而已,还要去往别处。
可那个将他文牒接在手里的武将,其实也就只是随意瞥了眼那份文牒,甚至可能都没看仔细那上面的官印是谁家盖上去的,潦草一眼之后就冷笑着看向少年人,还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一番,当然也看得出来他是个读书人。
武将一脸冷嘲,道:“堂堂七尺男儿,天下危亡之际,连参军都不愿意,还拿自己是外乡人这种蹩脚理由来搪塞老子?你们这些只会读书的怂包,果不其然都是一个个软蛋!”
春花国文武对立一事由来已久,军中上下历来看不起读书人,更不会给好脸色也是惯例,上行下效,一窝莽夫见着了文人死对头,大多都是恨不能下手太重,哪里会管你是什么来历?
当然,这个毛病也不止是武人才有,文人们天天咬文嚼字,绞尽脑汁去参奏嘲讽那些武人的事,同样也没少过。
陈济听着那武将一通骂骂咧咧,脸色也不免有些难看了下来,“你们所谓的发榜补兵,就是这么不分青红皂白四处抓人?就不怕妖物没见着,先逼反了自己人?”
那武将闻言冷笑一声,满脸的不屑,“就凭你们还想造反?老子就算是借你个包天的狗胆,你能逃得过老子的麾下铁蹄?战场逃卒,按律当斩!”
说着,那武将抬眼环顾了一圈四周那些已被他麾下军卒围起来的读书人,再次看着陈济冷哼道:“抓人怎么了?抓的就是你们这帮只会读酸诗的软蛋怂包!”
陈氏少年人面色冷沉,眯眼盯着那个武将许久,对方也不心虚,还真就一脸冷笑,大大方方任他盯视,半点的退让都没有,理直气壮!
从盐官镇开始,就从不曾与人起过冲突的少年人,到了楠溪洲颖山之后也很少出那座书楼,倒是没想到,这才第一趟出门行万里路,迎头就叫他遇上了一场“秀才遇见兵”。
……
石矶洲南岸,正是三品燕云帝国的疆域。
这座文人多过武将太多的三品王朝,面对随时可能挥军北上的金钗洲妖族,如今多多少少是有些人心惶惶的。
当年与龙池洲那座岳王府之间的矛盾,其实说到底也还是一场文武之争,但让那位岳王最无奈的地方就在于,整个燕云王朝之中,武人一脉时时刻刻都是个孤立无援,唯有同类人抱团取暖的惨淡境地。
皇帝爱文人,甚至皇帝们自己就是个文人,还是大文人,这种情形又能叫一个武人如何?
如今的石矶洲唯一能有所依仗的,大概就是一洲山河中部的那座楚王府,联营千里,兵强马壮,雄视天下!那对岸的妖族要是真想挥军北上,多多少少就还是要掂量一番那位楚河之主的拳头会不会太硬,再掂量掂量那面楚字王旗如果插遍整座石矶洲,那海妖一脉还有没有本事能啃得下这座九洲之东。
狐假虎威也好,仗势欺人也罢,翻遍了整座朝堂都拿不出几个能打仗的武人来的燕云帝国,那位皇帝陛下还真就是有些“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窘迫在心头的。
燕云国主近日来一直有些心情不佳,那一夜在社稷坛,他与那位叶大先生有过一番不见青史的交心长谈,皇帝觉得自己是事出有因的无可奈何,可放到那位读书人眼中,就成了他这个当皇帝的表里不一,不是君子读书人之所为。
再加上白毫渡船一役,让那个千挑万选境界不低的赵氏子弟赵正纶去与人谈买卖,结果一转头却是买卖没谈成,那个被皇室大力栽培的优秀子弟还少了一条手臂,惶惶如丧家之犬…
堂堂的燕云帝国三品王朝,富甲天下,难道就真的是文弱到了,连拉下脸来耍一场阴谋诡计,都要因为拳头不够硬而付诸东流的地步了?
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个话,有时候还真就是说得太准,连个反驳的机会都不给人留。
这位皇帝陛下今日站在御书房的窗前,看着窗外那些林立各处的羽林卫士,面色冷凝,一双眼瞳之中尽是阴沉与无奈。
某一刻,社稷坛那一夜孤身一人为皇帝守门的那个武将,悄然出现在御书房中,单膝跪地,双手抱拳,轻声禀报道:“陛下,礼官洲承云帝国有来人,请见陛下。”
站在窗前的皇帝闻言并无反应,那武将便也不再说话,静静等待陛下思考结束。
良久之后,燕云国主依旧不曾回身,只是继续看着窗外,淡淡道:“是皇帝使臣?”
武将微微顿了顿,缓缓摇头道:“不是,听其来历,应该是出自那座柱国宗祠。”
皇帝闻言再次沉默,片刻后突然就笑了笑,“朕还以为,只有我一个人不高兴呢。”
说着,他转过身看了眼那武将,笑道:“先让鸿胪寺安排他们住下,何时召见,等朕有时间再说。”
那武将领命,并无多言直接离去,而皇帝陛下则依旧看着窗外,只是再不复沉凝。
趴窝吃钱这种事,总还是个好习惯,好巧不巧,朕的燕云帝国就很有钱。
……
武将这话说得颇有些扬眉吐气的味道,往日里总被这帮张口闭口附庸风雅的劳什子读书人嘲笑,说他们这帮不懂风雅为何物的杀胚全是群莽夫,憋得一群军中行伍个个一脸憋屈,现如今山水颠倒,那当然也要叫尔等尝尝什么叫风水轮流转!
那武将说罢,也不给那一个个面色慌张的读书人们反驳的机会,直接大手一挥,干干脆脆就开始让手下武卒抓人了!
本是来此地巡查的陈济,因为没把那“监察使”三个字顶在脑门上,就同样也被那群到处抓人的武卒给撕扯了出去,还要混着其他抓来的读书人一起送往城外军营,说是等过几日凑够了人数,还要把他们押送京城,再送往许川姜氏那座大城!
陈氏少年郎有些无奈,他倒不是真没有修为在身的,师从儒家圣人,读书也不少,有些事该会还是多多少少会一些,但他总不能在这里直接跟人家打起来,最后只能被逼无奈从怀里掏出了身份文牒,解释说自己不是本地人,只是个外乡过路的而已,还要去往别处。
可那个将他文牒接在手里的武将,其实也就只是随意瞥了眼那份文牒,甚至可能都没看仔细那上面的官印是谁家盖上去的,潦草一眼之后就冷笑着看向少年人,还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一番,当然也看得出来他是个读书人。
武将一脸冷嘲,道:“堂堂七尺男儿,天下危亡之际,连参军都不愿意,还拿自己是外乡人这种蹩脚理由来搪塞老子?你们这些只会读书的怂包,果不其然都是一个个软蛋!”
春花国文武对立一事由来已久,军中上下历来看不起读书人,更不会给好脸色也是惯例,上行下效,一窝莽夫见着了文人死对头,大多都是恨不能下手太重,哪里会管你是什么来历?
当然,这个毛病也不止是武人才有,文人们天天咬文嚼字,绞尽脑汁去参奏嘲讽那些武人的事,同样也没少过。
陈济听着那武将一通骂骂咧咧,脸色也不免有些难看了下来,“你们所谓的发榜补兵,就是这么不分青红皂白四处抓人?就不怕妖物没见着,先逼反了自己人?”
那武将闻言冷笑一声,满脸的不屑,“就凭你们还想造反?老子就算是借你个包天的狗胆,你能逃得过老子的麾下铁蹄?战场逃卒,按律当斩!”
说着,那武将抬眼环顾了一圈四周那些已被他麾下军卒围起来的读书人,再次看着陈济冷哼道:“抓人怎么了?抓的就是你们这帮只会读酸诗的软蛋怂包!”
陈氏少年人面色冷沉,眯眼盯着那个武将许久,对方也不心虚,还真就一脸冷笑,大大方方任他盯视,半点的退让都没有,理直气壮!
从盐官镇开始,就从不曾与人起过冲突的少年人,到了楠溪洲颖山之后也很少出那座书楼,倒是没想到,这才第一趟出门行万里路,迎头就叫他遇上了一场“秀才遇见兵”。
……
石矶洲南岸,正是三品燕云帝国的疆域。
这座文人多过武将太多的三品王朝,面对随时可能挥军北上的金钗洲妖族,如今多多少少是有些人心惶惶的。
当年与龙池洲那座岳王府之间的矛盾,其实说到底也还是一场文武之争,但让那位岳王最无奈的地方就在于,整个燕云王朝之中,武人一脉时时刻刻都是个孤立无援,唯有同类人抱团取暖的惨淡境地。
皇帝爱文人,甚至皇帝们自己就是个文人,还是大文人,这种情形又能叫一个武人如何?
如今的石矶洲唯一能有所依仗的,大概就是一洲山河中部的那座楚王府,联营千里,兵强马壮,雄视天下!那对岸的妖族要是真想挥军北上,多多少少就还是要掂量一番那位楚河之主的拳头会不会太硬,再掂量掂量那面楚字王旗如果插遍整座石矶洲,那海妖一脉还有没有本事能啃得下这座九洲之东。
狐假虎威也好,仗势欺人也罢,翻遍了整座朝堂都拿不出几个能打仗的武人来的燕云帝国,那位皇帝陛下还真就是有些“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窘迫在心头的。
燕云国主近日来一直有些心情不佳,那一夜在社稷坛,他与那位叶大先生有过一番不见青史的交心长谈,皇帝觉得自己是事出有因的无可奈何,可放到那位读书人眼中,就成了他这个当皇帝的表里不一,不是君子读书人之所为。
再加上白毫渡船一役,让那个千挑万选境界不低的赵氏子弟赵正纶去与人谈买卖,结果一转头却是买卖没谈成,那个被皇室大力栽培的优秀子弟还少了一条手臂,惶惶如丧家之犬…
堂堂的燕云帝国三品王朝,富甲天下,难道就真的是文弱到了,连拉下脸来耍一场阴谋诡计,都要因为拳头不够硬而付诸东流的地步了?
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个话,有时候还真就是说得太准,连个反驳的机会都不给人留。
这位皇帝陛下今日站在御书房的窗前,看着窗外那些林立各处的羽林卫士,面色冷凝,一双眼瞳之中尽是阴沉与无奈。
某一刻,社稷坛那一夜孤身一人为皇帝守门的那个武将,悄然出现在御书房中,单膝跪地,双手抱拳,轻声禀报道:“陛下,礼官洲承云帝国有来人,请见陛下。”
站在窗前的皇帝闻言并无反应,那武将便也不再说话,静静等待陛下思考结束。
良久之后,燕云国主依旧不曾回身,只是继续看着窗外,淡淡道:“是皇帝使臣?”
武将微微顿了顿,缓缓摇头道:“不是,听其来历,应该是出自那座柱国宗祠。”
皇帝闻言再次沉默,片刻后突然就笑了笑,“朕还以为,只有我一个人不高兴呢。”
说着,他转过身看了眼那武将,笑道:“先让鸿胪寺安排他们住下,何时召见,等朕有时间再说。”
那武将领命,并无多言直接离去,而皇帝陛下则依旧看着窗外,只是再不复沉凝。
趴窝吃钱这种事,总还是个好习惯,好巧不巧,朕的燕云帝国就很有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