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一章 帝国蓝图(第3页)
他的目光望向远方,仿佛穿越时空,回顾着历史的长河:“欧洲人曾经试图走大陆战略,比如古罗马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他们无一不是选择通过小亚细亚半岛向亚洲进军,企图建立起庞大的陆地帝国。然而,在那个时代,由于交通和信息传播的极大限制,他们无法对广袤的领士形成有效的统治。一旦一代雄主凋零,这些庞大的帝国很快便会分崩离析,陷入混乱和分裂。”
“而后来的西班牙、荷兰和大英帝国,则选择了海洋战略。”董良继续说道,“他们通过控制重要的航道,建立起遍布全球的殖民地,试图以此称霸世界。然而,这种战略也存在着致命的缺陷。海洋战略缺乏一个足够稳固和庞大的基本盘。一旦本士出现问题,比如经济危机、政治动荡等,那么再多的殖民地都会逐渐离心离德。最终,这些殖民地要么被其他强国抢走,要么宣布独立,曾经辉煌的海洋帝国也随之衰落。”
苏达点头表示认同,他对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对董良所说的内容感同身受。
“老师,您说得太对了。我研究过西班牙人和荷兰人的兴衰史,他们的没落正是因为内部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广袤的殖民地让大量的财富涌入本士,然而,他们狭窄的本士和有限的人口根本无法有效消化这些财富。这导致了经济的失衡和社会的动荡,最终使得他们失去了在世界舞台上的优势地位。”
董良露出一幅孺子可教的表情,欣慰地笑了笑。“没错,财富最终还是要以合理的资产形式存在。就像我们修建的房屋,投资的铁路和公路,这些基础设施本身就容纳了大量的财富。它们不仅是财富的体现,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进一步解释道,“如果不进行这些投资,仅仅将财富以货币的形式分给百姓,他们除了把钱存储起来,让这些财富变成死钱,就是用于消费。但如果所有人都集中消费某一类商品,比如那些供人享受的奢侈品,就会导致这类商品的价格大幅上涨。这样一来,人们看似得到了财富,可实际上能够购买到的实际物品并没有增加,生活水平也难以真正提高。社会不会因为外部财富的输入而向前发展,膨胀的泡沫最终会破灭,造成内部的危机。”
董良的话,让苏达领会到一种浅显易懂却又深刻的经济哲学。他不禁想起在伦敦与大胡子的交流,两者之间似乎有一些共同之处,但董良所说的显然更加通俗易懂,贴近实际。
“这就是老师您倡导政府要带头主导投资,并且制定了大量建设计划的原因吧?这是在将我们华族掌握的财富进行具现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社会资产,对吗?”苏达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