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二章 反击方向
听了苏达的话,董良满意地点头道:“你理解得很对。我们要将财富变成文明的一部分,道路、建筑、水利等基础设施,都是文明的固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还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这些都是我们实现华族繁荣发展的重要手段。”
他稍作停顿,又继续深入阐述:“除此之外,加大对教育的投资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财富具象化方向。知识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对一个文明的发展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要依靠生产力的提升。就拿一个农民来说,他以前只能种植十亩地,产出五干斤粮食,那么他的生活水平必然会受到这五干斤粮食的限制。但如果他能够通过学习知识,掌握更先进的种植技术,从而种植二十亩地,那么他的生活水平就会提高一倍。当然,这需要有足够的土地生产资料作为前提。如果土地资料有限,我们能够通过科学技术让每亩田的产量提高一倍,同样也可以达到提高生活水平的效果。而要实现这一切,知识是关键。”
说到这里,董良重新转回战略问题。“所以,我认为在追求华族称霸世界的道路上,单纯依靠一种战略是行不通的,必须要两条腿走路。我们华族将同时推行大陆和海洋两条战略。”
他的眼神坚定而自信,透露出对未来的清晰规划,“大陆战略,最重要的是拥有广阔的战略纵深。西域和北境地区,就是我们华族的战略纵深所在。尽管北境目前看似荒芜,开发难度大,但它的战略价值不可估量。我们一定要牢牢占领这片土地,为华族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而海洋战略,所需要的是关键的支点。”董良的手指在地图上点向那些重要的港口,“这些战略位置重要的港口,就像是我们在海洋上的据点,是我们掌控海洋、拓展贸易和影响力的关键。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击败大英帝国后,只在次大陆占领了几个港口。这些港口将成为我们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的重要战略支撑点。”
“所以您觉得处在海外的澳洲大岛在战略地位上不如位于亚欧大陆上的北境更重要?”苏达问道。
他之所以会这么问,是因为他对此心存疑惑。在他看来,澳洲大岛在价值上明显要比北境高。大岛的气候除了部分地区干旱,总体上比较温和,东南沿海有大量的可开垦土地,中北部半干旱地带也拥有大量优质草场。
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澳洲大岛具备巨大的开发潜力。
而北境那里,除了丰富的森林资源,大部分时间都被极寒天气所笼罩,冻土地无法耕种,开发难度极大。
现在开放对澳洲大岛的开发,最后可能让这里脱离华族本土的直辖。事实上,现在将那里承包给公司控制本身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直辖,那里现在已经分成了数个事实上的藩属国,那些公司实际上已经相当于一个个藩属国。
董良摇了摇头,耐心地解释道:“也不能这么简单地认为。澳洲大岛的重要性在于其独特的战略位置,它是我们构建环太平洋经济圈的一个关键节点。在未来的全球经济格局中,环太平洋地区将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而澳洲大岛恰好处于这个关键位置。不过,你要始终记住,我们华族的基本盘在欧亚大陆上。无论何时,欧亚大陆都是我们的核心所在,是我们发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