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

第一三五一章 命运抉择

 十九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宛如一艘在狂风巨浪中飘摇的巨轮,看似庞大,实则内部干疮百孔,摇摇欲坠。 

 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欧麦尔帕厦,这位奥斯曼帝国的传奇人物,以其独特的智慧和果敢,在风云变幻的局势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帝国边陲的一方枭雄。 

 欧麦尔的口才堪称一绝,但凡他开口阐述自己的想法,总能说得天花乱坠,令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他的言辞仿佛有一种魔力,能够打动人心,为他在复杂的政治舞台上赢得一席之地。 

 彼时,奥斯曼帝国正轰轰烈烈地推行着坦马齐特改革,这场改革的核心主要聚焦于两点:一是收权,试图将分散在各地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手中,以加强帝国的统治力度;二是收税,在帝国财政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增加税收来充实国库。 

 然而,改革的浪潮并未给帝国带来预期的繁荣与稳定,反而在一些地区引发了诸多问题。 

 位置偏远的阿拉伯地区首当其冲,成为了这场改革的受害者。 

 这里民族矛盾本就十分严重,部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而奥斯曼帝国政府在推行改革时,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手段。 

 政府通过授予官职的方式,巧妙地收走了部落谢赫手中的实权,让这些曾经在部落中拥有绝对权威的领导者逐渐沦为有名无实的虚职。 

 同时,对部落课以重税,据说这里的税收种类多达八十几种,沉重的税负如同一块巨石,压得部落民众喘不过气来。 

 百姓们不仅要承受高额的赋税,还要面对权力被剥夺的困境,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欧麦尔有着敏锐洞察力,他早已看出了奥斯曼帝国存在的危机。 

 他深知,一味地执行中枢的政策,只会让本就脆弱的地方局势更加恶化。 

 于是,在巴格达帕厦任上,他并未盲目听从帝国中枢的指令,而是另辟蹊径,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维护地方的稳定。 

 他以补贴的方式拉拢那些部落谢赫,直接给他们授予官职,让这些部落首领在形式上得到了一定的地位和利益,从而缓和了与他们之间的矛盾。 

 在与这些部落谢赫交谈时,他巧妙地将重税的责任都推给了中枢政府,让部落谢赫们将不满的矛头指向伊斯坦布尔,而不是他这个地方长官。 

 为了免于被中枢问责,欧麦尔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伪造地方叛乱,以此为借口扩充手中的地方军数量。 

 地方军的壮大,不仅让他在地方上有了更强的话语权,也为他日后与中枢政府的博弈提供了坚实的军事后盾。 

 同时,他还与地方谢赫合作,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大戏”给中枢看。他们让中枢以为巴格达地区一直在打仗,局势动荡不安,因此才会交不上税。 

 而欧麦尔更是以平叛为借口,不断向中枢索要大量的军费和武器装备。这些军费和武器装备,进一步充实了他的实力,让他在地方上的势力愈发强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伊斯坦布尔的官员们逐渐发现了问题。 

 他们察觉到欧麦尔的行为有些异常,他的势力发展得过于迅速,已经对帝国的统治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然而,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在与沙俄的战争中损失惨重,国力大伤,根本无力再挑起内战来解决欧麦尔的问题。 

 无奈之下,帝国只能选择与欧麦尔妥协,默认了他在巴格达地区的特殊地位和权力。 

 欧麦尔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手段,成功地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为自己赢得了一片相对独立的天地。 

 自从华族与大英帝国在次大陆开战之后,欧麦尔就已经注意到了华族势力。 

 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华族能够击败强大的大英帝国,这在欧麦尔的眼中,无疑是一个强大无比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