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一章 命运抉择(第2页)
他深知,这样的强者,必定有着独特的实力和智慧。
此时的巴格达,早已失去了阿拉伯帝国时期的荣光,仅仅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偏远省份。
欧麦尔的起居向来节俭,他的府邸多年未曾扩建,与那些奢华的贵族府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而,他却在城内建造了一所大学,致力于培养人才,为巴格达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他经常住在城外的军营中,与官兵同吃同住,深入了解士兵们的生活和需求,赢得了士兵们的敬重和爱戴。
他还时常到那些实力强大的部落做客,与部落的谢赫、长老促膝长谈,倾听他们的心声,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和分歧。
五月的巴格达,从沉睡中缓缓苏醒。整座城市被热烈的日光所拥抱,底格里斯河穿城而过,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粼粼波光。
河畔的椰枣树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
市场里热闹非凡,香料的馥郁、蔬果的清新与烤肉的香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气息。
人们穿梭在摊位之间,挑选着心仪的物品,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远处,古老的清真寺在阳光下显得庄严肃穆,宣礼塔上传来悠扬的诵经声,回荡在城市的上空,为巴格达带来了宁静与祥和。
欧麦尔的马车缓缓穿过街道,他透过窗户看向这祥和的景象,心中充满了自豪。
他认为是自己的努力,带给了巴格达百姓这安定祥和的生活。
在他眼中,奥斯曼帝国从来没有将这里的百姓当做自己的臣民,在帝国统治者眼中,这里的百姓不过是被征服者,只能匍匐在征服者的脚下,被他们予取予夺。
而欧麦尔,这个身上流着阿拉伯人血液的帕厦,决心要为巴格达的百姓争取更多的权益和尊严。
马车穿过巴格达城区,来到了南部的一座庄园。这座庄园与许多本地的贵族庄园有着很大的不同。
庄园内的空地上种满了各种蔬菜,绿意盎然,充满了生机。
庄园的门口,一个穿着阿拉伯长袍的男子正带着一众仆从等着客人的到来。
这男子虽然一身阿拉伯人装束,但却是东方人的面孔,他就是孙骞。
孙骞最早是以商人的身份来到巴格达,他手中有便宜的丝绸、茶叶,这些来自东方的珍贵商品,在巴格达市场上备受欢迎。
不到一年时间,他就凭借着自己的商业头脑和诚信经营,在巴格达结交了大批朋友,并且置办了这座庄园。那时候,欧麦尔也刚刚到巴格达上任。
由于克里米亚战争,奥斯曼帝国耗费了大量的军费,为了填补财政缺口,帝国接连增税。
沉重的税负让辛迪亚部落不堪重负,最终爆发了起义。起义军迅速杀进了巴格达,原来的帕厦战死。欧麦尔在家乡募集了一支军队来到巴格达,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在很短时间内就平定了叛乱,而实际上,他一场仗都没打。
他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通过与各方势力的周旋,给出了帝国不可能给出得到承诺,成功地化解了这场危机。节省下来的军费则被他用来加强自己的实力。
孙骞一直在关注这位新帕厦,他敏锐地察觉到,欧麦尔的行事风格绝对不是一个守规矩的地方官员。
果不其然,欧麦尔后来所做的事情越来越像是一个地方军阀,他不择手段地扩充自己手中的权力,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
就在这个时候,孙骞走进了欧麦尔的视野。孙骞一开始的时候只是通过朋友向帕厦赠予了一些礼物,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友好和敬意。
没过多久,帕厦大人遇到了困难,需要一大笔钱去贿赂伊斯坦布尔的官员,以平息可能到来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