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

第一三六六章 废墟之上

 苏武堡外,战火如汹涌的怒潮,持续翻涌,未曾有半分停歇。091师的将士们,一边以钢铁般的意志死守要塞外最后一道战壕,一边争分夺秒地在城内构筑新的防线。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着生死存亡,每一次呼吸,都裹挟着浓烈的硝烟味。 

 战斗的车轮无情地滚滚向前,091师的部队减员情况愈发严重。那城外的战壕,曾经是坚固的屏障,如今却因兵力的锐减,变得摇摇欲坠,防守起来力不从心。 

 师长温宝亮,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坚毅与决绝,他深知,继续在城外与敌人硬碰硬,无疑是以卵击石,于是他果断决定,在要塞内部与敌人展开巷战。 

 因为一旦进入巷战,敌人引以为傲的炮火优势将大打折扣,我方将士便能凭借灵活的战术和顽强的斗志,与敌人周旋到底。 

 夜幕如同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悄然降临。月光微弱,洒在这片满目疮痍的战场上,给一切都蒙上了一层神秘而又危险的面纱。 

 张大彪,这位身经百战的营长,带着一支精悍的小队,如鬼魅般悄悄地爬到了阵地的前沿。他们的动作轻盈而敏捷,仿佛与周围的黑暗融为一体。每个人的身后,都拖着一个布袋子,袋子里装着的,是他们对抗敌人的秘密武器——地雷。 

 张大彪营接受了一项艰巨而又至关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在前沿阵地外布设地雷。他们心里清楚,等到天一亮,091师就要忍痛放弃城外战壕,这些地雷,将成为他们留给敌人的“惊喜”,为部队争取宝贵的部署时间。 

 “都小心一些,安全第一。”张大彪压低声音,小心地提醒着队员们。他的嗓音因为连日的战斗和紧张的指挥,变得有些沙哑,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 

 此时,他的营只剩下一百多名战斗人员,而此刻在他身侧的这二十人,个个都是从战火中淬炼出来的、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 

 他们没有用言语回应营长,只是默默地点点头,那坚定的眼神,仿佛在说:“营长,放心吧,我们明白。” 

 地面上,传来簌簌的细微声音,那是战士们在小心翼翼地将被炮弹炸得松软的土层扒开,将地雷轻轻埋进去。他们的动作熟练而又谨慎,每埋下一颗地雷,就像是为敌人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第二天一早,阳光艰难地穿透厚重的硝烟,洒在战场上。 

 沙俄人察觉到护卫军的阵地异常安静,一个人影都不见,心中顿生疑虑。于是,一支小队被派过去侦察。 

 他们小心翼翼地靠近,脚步轻缓,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突然,“轰”的一声巨响,如同一颗惊雷在耳边炸响,一颗地雷被触发,强大的爆炸力瞬间将这个小队掀翻在地。几个沙俄士兵惨叫着,身体被爆炸的气浪抛向空中,又重重地摔落在地,鲜血迅速在他们身下蔓延开来。 

 紧接着,沙俄人变得谨慎起来,他们深知这片看似平静的土地下,隐藏着无数致命的危险。 

 残破的城墙上,一些原本由石头水泥砌起来的碉楼,虽然经历了炮火的狂轰滥炸,但还保留着主体部分。在一些倒塌的墙体处,护卫军的战士们发挥着聪明才智,用岩石和木头搭建了临时掩体。这些掩体虽然简陋,却成为了战士们坚守的堡垒。 

 在这些掩体中,护卫军的狙击手们严阵以待,他们通常两人一组,一名射手,一名观察手。他们如同潜伏在暗处的猎豹,静静地等待着猎物的出现。 

 “砰砰砰……”接连几声清脆的枪响,打破了战场的寂静。沙俄人派出来排雷的工兵,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精准地击倒在地。他们的身体在地上抽搐了几下,便再也没有了动静。 

 战场上,再次陷入一片安静,这种安静,比炮火连天的时候更加让人感到压抑和恐惧。紧接着,远处的树林边缘,一阵炮击声骤然响起。炮弹拖着长长的尾焰,如雨点般精准地射中几处可疑的隐藏点。经过了这么多天的交手,沙俄人已经将射击诸元都摸得清清楚楚,他们试图用炮火将护卫军的狙击手一网打尽。 

 不过,护卫军也并非毫无防备,他们早已熟知敌人的套路。大部分狙击小组都提前转移到新的废墟的反斜面躲藏。那里,是敌人炮火的死角,他们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敌人的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