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伤怀怨檀郎(第3页)

 那史家太太如此架桥拨火,难道是因为云丫头……。

 黛玉听了这话,脸色一下变得煞白,浑身发软,手中的信纸脱手而飞,在空中飘飘悠悠,最终萎落尘埃。

 她进了书房,还颇有兴致给挂在窗口的鹦鹉加水喂食。

 见她一下子有些回神,连忙说道:“老太太当时脸色难看,谁都瞧得出她极不乐意的。

 比如城阳侯家的三小姐,金陵甄家的三姑娘……。

 后院墙下开有水口,开沟仅尺许,引入一脉清流,灌入墙内,绕阶缘屋流转前后院,灌溉院中植被树木,又在前院暗渠中流出院外。

 虽然她和贾琮自小在西府相处,但也不是彼此事事知晓。

 今日荣庆堂上的事,必定会在府上传开,既然瞒不住不如说透些,也好让姑娘尽量安心,等到三爷回京,他总会有办法应对。

 这封信说的事情很简单,不过几百字而已,字里行间却见关怀,黛玉收到还是很高兴。

 不过黛玉觉得自己这种担忧,好像并不是空穴来风,胡乱耍小性子。

 ……

 黛玉脸色又微微一白,一颗心说不出的便扭难受,:“史家太太会怎么热心,必定心中有了人选,她就没和老太太说。”

 虽然让贾母心中生出疑惑,不过到底是份很大的体面,心中自然很是受用。

 他还清楚黛玉不喜香花艳朵,只爱清雅闲适,所以在前后院空地上种百杆修竹,盛夏之时,翠叶云云,遍生清凉。

 黛玉听了这话,脸色似乎多了丝血色,外祖母不愿意这门亲事,或许还有些转机,但是一颗芳心依然纷乱如麻。

 说北静王妃前日入宫,给宫中的甄老太妃带来金陵家信。”

 后来史家太太说,金陵甄家大老爷,不过是世袭了一个三品虚职,甄家还没有爵位,甄家姑娘和三爷不够般配。

 却没想到甄家那位贵为北静王妃的二姑娘出面,竟请了甄老太妃出面撮合,这位老太妃只要和上皇开口,赐婚几乎就成了定局。

 说不定还会去求上皇赐婚呢。”

 只是他去了金陵已不短时间,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那甄老太妃可是被上皇待若生母,在后宫中地位十分尊崇,连懿章皇太后都要时常入清和宫向她请安。

 紫鹃见黛玉这等情容,心中担忧,扶着她坐下,急忙说道:“姑娘不要着急,这只是史家太太听来的消息,眼下还没成事呢。

 姑娘可不要多想,就算宫中赐婚,那可是大事,不是今天说了,明天就得了的,怎么也等三爷回京才是,眼下又不急。”

 紫鹃说到这里,看了看黛玉的脸色,竟有些犹豫起来。

 贾母虽然贵为超品国公夫人,也只是每年进宫朝拜,会远远见上一面,连话都没机会说上。

 一笔秀雅俊逸的熟悉笔书,便扑入她的眼帘。

 她穿了件浅紫绣梅无袖上襦,里面是白色交领纱绸里衣,纤腰盈盈一握,系了浅紫色绣花腰带,下身是白色百褶裙。

 史家太太还和老太太说了一些事,老太太脸色不是太好,我就没顾上拿鞋样的事。”

 她悄悄上前几步,离了那扇玉石镶贝的大屏风更近些,顿时将前堂的说话声,听了个一字不落。

 府上那个不知,荣庆堂就是没嘴的葫芦,里面的事不出半日,就会在府中传开。

 黛玉房中椅、案、书架、古玩、帘幕窗幔、绣床、纹帐、被褥等一应日常物品,都是贾琮亲自过目置办。

 老太妃赞赏贾母治家有道,子孙有为,将金陵族人上供的上等云雾尖转赠贾母,以为致谢。

 不过她在东府去迎春和探春住处多了,多少也听说两位姊妹一些相同的感觉。

 无意间听到前堂传来说话声,其中还有琮哥儿、甄三姑娘的字眼,便一下子激灵起来。

 贾琮在自己院子中,就能清晰看到,黛玉院中那座秀巧精美的两层绣楼,还有挂在窗口的鹦鹉架子。

 问道:“宫中的甄老太妃是金陵人,莫非和金陵甄家有关?”

 黛玉死死咬着嘴唇,微微苦涩一笑。

 心中泛起一腔懊恼,定是三哥哥在金陵招惹过甄家三姑娘,才惹得人家家中,这么起劲这门亲事。

 这个可恶的三哥,以后要还想用好话哄我,可再也不能了!

 黛玉眼泪止不住往下掉,捡起地上的信纸,一气之下就想撕碎,但终究又下不去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