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伤怀怨檀郎(第2页)
然后才走到书案前,从随身的香囊里,拿出一张整齐折叠的信纸。
贾琮去了金陵已有一段时间,常会寄信回来。
逢年过节上门的贵妇太太们,大概是三哥哥的名头太响亮,都要说些旁敲侧击的媒妁之语。
信上说的他原先想邀请神京名医张友朋,同下江南给林如海诊病,可遇上对方南下访友,因此并未成行。
但如今她不得不承认,最能给贾家争荣耀体面的,就是这个自己从小不待见的孙子。
这让黛玉对贾琮愈发欢喜的同时,已多了一些不服气的担忧。
……
黛玉听到贾母不赞成这门亲事,三魂七魄似乎回来一半,下意识的问道:“外祖母当真不愿意?”
黛玉一大早从迎春那里回来,似乎心情很好。
因为迎春是他的亲姐,伯爵府长小姐,只写给她书信,旁人自然挑不出闲话和嫌疑。
脚步轻快的上了绣楼,显得很是婀娜灵巧。
黛玉突然想起那日,湘云说的那个妖精真多的典故,似乎意识到什么。
这些年有了贾琮的陪伴开解,黛玉的心思比年幼时开阔许多,虽难改多思的性情,但不再像以前那样事事介怀,悲春伤秋。
居德坊,威远伯爵府,黛玉院。
姊妹们都是从迎春的信中,知道贾琮在金陵的近况。
紫鹃说道:“姑娘猜的一点没错,我也是回来的时候,听鸳鸯姐姐说的,那甄老太太正是出身金陵甄家。
他在写信这件事上,倒很是公道,他的信都写给迎春,并没有单独写给其他姊妹。
可是贾琮最近刚写来的书信,却有一份是单独给黛玉的。
这些年在府中朝夕相伴,耳鬓厮磨,黛玉很明白自己在贾琮心中的份量,他在自己身上花的心思,她也看的清楚。
所以,有时她会因这些事闹闹小脾气,不过并不太过于介怀,只是放心将这些事情,包括自己都交给贾琮,觉得他都会处理好。
李氏说道:“姑太太有所不知,昨日老爷被圣上召入宫中议事,凑巧听到宫中一些消息。
贾母心中生出满心不乐意,甄家这不是以势压人,要生生坏了她史家一桩亲事……。
就算姑娘不去问鸳鸯,不用两天时间,也会传到她耳中。
为此生了不少闷气,不过也仅仅是闷气罢了,大概过了三两天也就抛到脑后。
甄家给老太妃的信中,提到了……。”
只是今天李氏有些神思不属,似乎藏了什么事情,贾母心中好奇,便询问原因。
黛玉一见紫鹃的神情,一颗心微微一沉,说道:“好姐姐你快说,就算你不说,我去问鸳鸯,还不是一清二楚。”
黛玉好奇问道:“史家太太说了什么事,怎么会老太太不高兴?”
贾母一听这话就傻了,这甄家不久前过书信,隐晦提起这门亲事,贾母并未表态,其实也算委婉回绝,不伤两家体面。
不然人家长辈会老远来信说亲,想到这些黛玉心中便有气,觉得自己的卦算的总是没错的。
好奇问道:“你不是去找鸳鸯姐姐要三哥的鞋样吗,怎么空着手就回来了。”
没想到史家太太倒是个热心人,我瞧了老太太的脸色,她也觉得史家太太有理。”
紫鹃见黛玉催促,知道这事情也瞒不过去。
这两天贾母的心情很是不错,根源还是出在贾琮身上。
虽然贾母心中自有打算,想着把娘家的嫡亲侄孙女湘云许给贾琮,让贾史两家血脉相融,更增合势。
但不管怎么说,甄家这样的举动,让贾母脸上也有光彩。
紫鹃说道:“我刚才去荣庆堂找鸳鸯姐姐,刚巧忠靖侯夫人来看老太太,鸳鸯姐姐在旁边伺候。
紫鹃说道:“我正听着呢,正巧二老爷进了荣庆堂,史家太太就没说下去,我也不好多呆,就先回来了。
但也没有东府贾琮亲自布置的院子,这么让她贴心欢喜。
说北静王妃多日前入宫朝见甄老太妃,还带了份金陵甄家的家信,好像是让甄老太妃从中撮合,成全琮哥儿和甄家三姑娘的亲事。
幼年时的平喘阴咳、多思少睡的毛病,不知不觉都去了。
紫鹃说一堆劝慰的话,见自己姑娘一言不发,傻愣愣的发呆,也不知听见自己的话没有,让人看着心疼。
更没让贾母想到,昨天宫中来了内侍,说宫中甄老太妃得知,荣国威远伯在金陵救助甄家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