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攻守势相易(第3页)

这些囚车在市井走动,引动路人旁观,有知晓其中根底者,说这些囚徒都是因吴梁招供,而被牵连入狱的贡士和举人。

东家,这等情形分明是两大官衙移交囚犯。”

……

中年人听了此言,略微思索,微笑说道:“舞弊案爆发,按理需由三法司主办审理,这才是合乎常规法度。

但当今皇帝偏偏交给推事院主审,韦观繇身为大理寺卿,心中自然不服,如今抓住周君兴的把柄,他自然不会错过机缘。

我猜他必定已入宫弹劾,皇帝也必定已降罪周君兴,不然大理寺不会这般大张旗鼓,从推事院押走所有舞弊案嫌犯。”

刘文轩说道:“东家,韦观繇官声清正严明,完全不同周君兴这等酷吏,会试舞弊案转由大理寺主审。

引动声势必定收敛许多,对我们所图,只怕多有不利。”

中年人说道:“你说的不错,韦观繇是正统文官,他关注的是官场大局,三法司的律法正溯之位,是否被推事院这等凶戾内衙所压制。

只要科举舞弊大案,不被推事院掌控,不成为周君兴牵连构陷、邀宠取势之物,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相比之下,科举舞弊大案,最终如何发展,牵连人数众寡,是否能为大理寺积蓄功绩,对韦观繇来说倒是其次。

如果我猜的不错,必定是吴梁突然自尽,使舞弊大案陷入僵局,皇帝担心此事引动士林民间非议。

原本名正言顺的舞弊之罪,如因此被士人庶民曲解,成了官府迫害士子,引发今科贡士以死明志,朝廷的公允和颜面何存。

再说,此次舞弊大案,已牵连进十余名今科贡士,声势动静已委实不小,皇帝心中已生收敛之意,以免撼动朝政,落下口实,因小失大。

他削推事院主审之权,转而由大理寺主审,并不单单是周君兴失职,而是韦观繇能帮他控制收敛局势!”

……

刘文轩皱眉说道:“东家,局势一旦收敛,我们原先辛苦谋划,就无法乱中取利,得成其事。”

中年人神情镇定,给自己茶盏斟满热茶,说道:“虽说成事在天,但有些机缘却要自己营造。

此次舞弊大案,其实可分两条线,一为今科举子应试舞弊,二为春闱属官风纪颓败。

其实,太多举子牵扯舞弊,对我们并没有好处。

一旦牵连甚广,连我们选中的二十三名举子,可能都要被身陷其中,林兆和之事只怕会再度发生。

所以当今皇帝因吴梁之事,想要收敛局势,反而对我们有利。

那本蓝皮册子,可不是没用的摆设,主考官徐亮雄坠入彀中,不过是个药引子。

试问本次会试属官,又有几人洁身自好,会试入场之前,没有过结交入试举子,行沽名钓誉之举。

如想让我们原先辛苦谋划,得成其事,只能在春闱属官风纪上做文章……

我们选中的二十三名今科举子,有几人会试落榜?”

刘文轩从怀中取出一份名录,仔细翻看几眼,说道:“东家选人颇有眼光,被你挑中的举子,仅有六人会试落榜。

这六人多有潜质,来年卷土从来,未必不能登第。”

……

中年人听了刘文轩之言,微微叹道:“我选中的二十三人,林兆和本是最有价值的,其余二十二人相加,皆不如他有份量。

林兆和能入会榜第三,已有入殿试一甲之资。

原本会元贾琮,为状元不二人选,但贾琮勋贵之身,功勋卓著,名动天下。

皇帝既要顾忌士民风议,着眼天下大局,又要制衡少年臣子名望盖天,贾琮只怕难以大魁天下。

所以,退而求其次,林兆和身为会榜第三,已有夺得状元之机,这样的人物,原本不可限量。”

刘文轩问道:“东家,这次吴梁宁可自尽,也不愿诬证林兆和舞弊,此举定能使林兆和脱罪。

到时林兆和依旧是会榜第三,状元的大热人选,如今他身陷大理寺狱中,我们是否出手襄助?”

中年人微微摇头,说道:“事情没你想得简单,士人最重令名,他牵扯入舞弊案,即便他最终脱罪,名声也已被污。

就算能够及第,前程只怕是毁了,如今他引人注目,这个关口,我们不可介入其中,免得露出破绽……”

中年人继续说道:“那落榜六人,虽才略稍逊,但也都是可用之人。

你找人和他们传话,科举乃清明之事,然官员风纪败坏,崇名贪慕,交合私授,以至舞弊之事横生。

英俊才士,黩落孙山,公义何在,正义之士,怎可束手旁观……

还要让他们知晓,我们商号在江南行走,人脉广阔,江南州县纵横,官衙密布,仔细筹谋,总有补缺之位,举人已有授官之资……”

刘文轩心中明悟,起身说道:“东家的意思我明白,我会操办好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