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扶摇河山沧海不笑
第六百七十七章 福孽皆自招(第3页)
但自从他进士及第,已有段时间没有卯时即起,日常上衙也都在辰时之后。
倒不是他科举及第之后,开始养成贪睡习惯。
只是如今不用苦读经义,太早起身也是无事。
况且他晚起片刻,身边姑娘也省了赶早,她们个个都是青春豆蔻,都还在香梦沉酣的年纪,那个不是爱睡的。
甚至他刚敕封翰林学士,在翰林院上衙最初半月,还是维持这种宽松的作息。
而且,自他和芷芍初尝恩爱,比起往日更加亲密无间。
每次遇上她值夜,床笫依偎,多少有些眷恋榻上香软,也不怎么愿意早早起身。
但直到二日之前,他收到吏部公文,多年苦读之后,刚拥有的舒缓日子,才又一次宣告结束。
因依据吏部公文昭告,他如今是翰林院正五品学士,与翰林院首官葛宏正同阶,按常例需上朝列班。
按大周官制,在京正五品以上官员,需要每日列班早朝听政。
但是这个上朝规制,细节上会有些出入,其中上朝正五品官员,需为各部司衙主官,非司衙主官之正五品,不在上朝之列。
毕竟,京官数量基数庞大,正五品上官员数量可观。
如果一股脑都上朝列班,只怕连大殿都站不下,实在有失体统,且于听证议正并无必要。
而且,吏部多年来还有不成文惯例,正五品官员如非科甲出身,非政事特情之外,亦不在上朝之列。
这一条虽未在大周律明文,但却是大周朝廷共识,官场上等级之森严,可见一斑。
当初推事院院事周君兴,虽然事五品司衙主管,但因非科甲出身,虽得到嘉昭帝重用。
但是吏部始终不卖账,不向周君兴发放上朝公文昭告,即便嘉诏帝九五之尊,对此也不好多说话。
直到嘉昭帝欲加推事院对朝堂威慑之功,力排众议,将周君兴破格晋升从四品官衔,才让他上朝听政变得顺理成章。
……
这也是为何贾琮早已是正五品官,又是工部火器司主官,却一直不用上朝的原因。
还有一个要紧原因,就是他主持的工部火器司,关系军国要秘之事,本就不适宜上朝公开议事。
嘉昭帝对他是否上朝听证,抱着无所谓态度,吏部只是遵循旧例,贾琮自己没什么野望,自然乐的轻松。
但是他进士及第之后,又被封正五品翰林侍讲学士,官职身份等同翰林主官,再躲着不上朝,就有些不成体统。
吏部在这种水到渠成的前提之下,自然遵守官制规矩,给他发放上朝的公文诏书。
自从得知贾琮收到吏部公文,姊妹们都过来道贺,贾琮院里这两日都洋溢喜气。
英莲帮贾琮梳发扎髻,晴雯将早熨好的官袍,服侍他整齐穿戴,芷芍和五儿都笑意盈盈,帮着他整理衣冠。
或许对她们来说,贾琮造出什么新式火器,她们并不是太懂,也不大明白其中意义。
在她们眼中,贾琮进士及第之后,获得入宫上朝的资格,这才是正经的仕途得意。
……
等到过了卯时二刻,贾琮便坐上马车去往午门,第一次汇入到等候上朝的官员中。
就在他走下马车的一刻,他就成为大周朝堂之上,仰叩天阙最年轻一人,一时吸引了许多官员的瞩目。
等卯时六刻,随着午门缓缓大开,号炮震响,他随着上朝的官员队伍,步入宫阙迭嶂的宫城,开始仕途生涯第一次早朝。
等到他跟随其他官员进入奉天殿,早有值殿礼部风纪官迎上前,给他指定站班的位置。
这位礼部风纪官应知道贾琮首次上朝,所以才会特地过来指点。
这位维持早朝风纪的官员,日常即便对四品高官,一旦有失仪之处,都会颐指气使的制止。
但他对贾琮却言语很是恭谨,或许是贾琮正当风华少年,但列班站位之处,却在满朝四品高官之上。
对于贾琮来说,早朝的每一处细节,都让他充满初来乍到的好奇。
当那些日复一日上朝的官员,对各部官员和皇帝的当庭奏对,大都事不关己之处,听得昏昏欲睡。
贾琮却听得全神贯注,兴致勃勃,毫无倦怠枯燥之意,一直到辰时过半,他似乎都还意犹未尽。
正在这时,列班之中走出一名官员,头戴黑纱冠帽,穿织金四兽飞鱼服,三十多岁年纪,气度样貌颇为威武。
贾琮听他朗声说道:“臣锦衣卫指挥使许坤,有事启奏。”
玉阶龙座上嘉昭帝不动声色,沉声说道:“准奏。”
许坤说道:“日前神京锦衣卫指挥使司,接金陵锦衣千户王彰江快马急报。
言金陵甄家甄世文涉嫌火枪私造之事,近日擒获该案潜逃嫌犯,取得确切证供,实证甄世文乃金陵火枪私造主谋之一。
金陵甄家,世家豪族,官宦之门,享誉江南,然其长房长子涉及忤逆之罪,骇人听闻,兹事体大。
臣请奏圣上,下旨严办,以究其里,以儆效尤!”
倒不是他科举及第之后,开始养成贪睡习惯。
只是如今不用苦读经义,太早起身也是无事。
况且他晚起片刻,身边姑娘也省了赶早,她们个个都是青春豆蔻,都还在香梦沉酣的年纪,那个不是爱睡的。
甚至他刚敕封翰林学士,在翰林院上衙最初半月,还是维持这种宽松的作息。
而且,自他和芷芍初尝恩爱,比起往日更加亲密无间。
每次遇上她值夜,床笫依偎,多少有些眷恋榻上香软,也不怎么愿意早早起身。
但直到二日之前,他收到吏部公文,多年苦读之后,刚拥有的舒缓日子,才又一次宣告结束。
因依据吏部公文昭告,他如今是翰林院正五品学士,与翰林院首官葛宏正同阶,按常例需上朝列班。
按大周官制,在京正五品以上官员,需要每日列班早朝听政。
但是这个上朝规制,细节上会有些出入,其中上朝正五品官员,需为各部司衙主官,非司衙主官之正五品,不在上朝之列。
毕竟,京官数量基数庞大,正五品上官员数量可观。
如果一股脑都上朝列班,只怕连大殿都站不下,实在有失体统,且于听证议正并无必要。
而且,吏部多年来还有不成文惯例,正五品官员如非科甲出身,非政事特情之外,亦不在上朝之列。
这一条虽未在大周律明文,但却是大周朝廷共识,官场上等级之森严,可见一斑。
当初推事院院事周君兴,虽然事五品司衙主管,但因非科甲出身,虽得到嘉昭帝重用。
但是吏部始终不卖账,不向周君兴发放上朝公文昭告,即便嘉诏帝九五之尊,对此也不好多说话。
直到嘉昭帝欲加推事院对朝堂威慑之功,力排众议,将周君兴破格晋升从四品官衔,才让他上朝听政变得顺理成章。
……
这也是为何贾琮早已是正五品官,又是工部火器司主官,却一直不用上朝的原因。
还有一个要紧原因,就是他主持的工部火器司,关系军国要秘之事,本就不适宜上朝公开议事。
嘉昭帝对他是否上朝听证,抱着无所谓态度,吏部只是遵循旧例,贾琮自己没什么野望,自然乐的轻松。
但是他进士及第之后,又被封正五品翰林侍讲学士,官职身份等同翰林主官,再躲着不上朝,就有些不成体统。
吏部在这种水到渠成的前提之下,自然遵守官制规矩,给他发放上朝的公文诏书。
自从得知贾琮收到吏部公文,姊妹们都过来道贺,贾琮院里这两日都洋溢喜气。
英莲帮贾琮梳发扎髻,晴雯将早熨好的官袍,服侍他整齐穿戴,芷芍和五儿都笑意盈盈,帮着他整理衣冠。
或许对她们来说,贾琮造出什么新式火器,她们并不是太懂,也不大明白其中意义。
在她们眼中,贾琮进士及第之后,获得入宫上朝的资格,这才是正经的仕途得意。
……
等到过了卯时二刻,贾琮便坐上马车去往午门,第一次汇入到等候上朝的官员中。
就在他走下马车的一刻,他就成为大周朝堂之上,仰叩天阙最年轻一人,一时吸引了许多官员的瞩目。
等卯时六刻,随着午门缓缓大开,号炮震响,他随着上朝的官员队伍,步入宫阙迭嶂的宫城,开始仕途生涯第一次早朝。
等到他跟随其他官员进入奉天殿,早有值殿礼部风纪官迎上前,给他指定站班的位置。
这位礼部风纪官应知道贾琮首次上朝,所以才会特地过来指点。
这位维持早朝风纪的官员,日常即便对四品高官,一旦有失仪之处,都会颐指气使的制止。
但他对贾琮却言语很是恭谨,或许是贾琮正当风华少年,但列班站位之处,却在满朝四品高官之上。
对于贾琮来说,早朝的每一处细节,都让他充满初来乍到的好奇。
当那些日复一日上朝的官员,对各部官员和皇帝的当庭奏对,大都事不关己之处,听得昏昏欲睡。
贾琮却听得全神贯注,兴致勃勃,毫无倦怠枯燥之意,一直到辰时过半,他似乎都还意犹未尽。
正在这时,列班之中走出一名官员,头戴黑纱冠帽,穿织金四兽飞鱼服,三十多岁年纪,气度样貌颇为威武。
贾琮听他朗声说道:“臣锦衣卫指挥使许坤,有事启奏。”
玉阶龙座上嘉昭帝不动声色,沉声说道:“准奏。”
许坤说道:“日前神京锦衣卫指挥使司,接金陵锦衣千户王彰江快马急报。
言金陵甄家甄世文涉嫌火枪私造之事,近日擒获该案潜逃嫌犯,取得确切证供,实证甄世文乃金陵火枪私造主谋之一。
金陵甄家,世家豪族,官宦之门,享誉江南,然其长房长子涉及忤逆之罪,骇人听闻,兹事体大。
臣请奏圣上,下旨严办,以究其里,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