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断刃天涯
第500章 倡议立储者,僭越之罪(第3页)
综合目前送到的奏折,支持尽快立储的意见居然是多数。这个不得不让承辉帝心头蒙上一层阴云。
为此,承辉帝把张庭恩叫来,单独谈话。
“目前送到京城的奏折,八成支持尽快立储,大大的出乎了朕的预料。”承辉帝主动开口,潜台词是:朕还以为干的不错,多数臣子是满意的。
张庭恩听皇帝这么说,内心是比较难绷的。
道理其实很简单,朝廷官员都是些什么人,都是老爷啊。都老爷了,怎么会喜欢一个手里拿着鞭子,牵着一条恶犬,逼着大家干活的皇帝呢?
上任之初,张庭恩就高擎考成法的大旗,不就是为了替皇帝遮挡下面的不满意见么?
这么说吧,你是公务员,以前一件事情拖个三五天再办,根本没人管。现在,上面规定你一天就必须办好,换成是你,能高兴么?
人都是有惰性的,以前上班可以迟到早退,现在有人抓考勤了,你是恨出台规则的人呢?还是恨执行的人呢?
承辉帝推出的三大政策,利益受损的都是哪些人啊?都是官员啊!审计法、预算法、考成法,哪一条不是奔着吏治去的呢?
“微臣做县令的时候,每年只有夏秋两税时忙一点,其他时候,隔三差五的审案子,每个月能有个三四天时间,出去游玩。即便如此,微臣当时已经是周边各县中最为勤政的县令了。”张庭恩稍稍犹豫之后,说出了这么一番话。
承辉帝听着都不知道该怎么接了,张庭恩已经很客气了。不客气的话,他还会补上一些,比如:微臣不贪不占,不刮地皮。
“是啊,若非如此,朕何苦整顿吏治呢?让群臣发表建议,朕也算问道于盲了。”承辉帝颇为感慨,知道心思全被张庭恩看清楚了。
“看看群臣的态度也不坏,充分说明了陛下推出新政的必要性。再不改,本朝也就是支撑个百年,就要陷入治乱循环。运气不好,有个天灾人祸,或许更早一些,前明殷鉴不远。”
大周肯定是会拿最近的明朝举例子的,明朝中后期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央财政问题,说不上税了。
收不上税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土地兼并,还有一个更要命的问题,那就是基层权利掌握在士绅的手里。
官员想完成税收,就必须和士绅同流合污,一起向下压榨。
“如此说来,朕退不得!今若退了,此辈必以为,人多势众,朕不得不退。”承辉帝陷入了自言自语状态。
张庭恩只能平静的等着,当一个合格的听众。其实他很清楚,皇帝不需要自己的意见,只是压力太大,找个人分担一下。
“对了,贾琏的奏折到了么?”承辉帝很突兀的问,张庭恩愣了一下,随即不禁心生酸意。这么明晃晃的一个内阁首辅在跟前,陛下居然想听贾琏的建议。好气啊!
“岭南遥远,一时半会的到不了,应该在路上。”
正说着呢?裘世安出现了,探头探脑的:“圣人,贾琏的奏折到了,您吩咐立刻呈送。”
承辉帝和张庭恩相视一笑,这人啊,经不起念叨啊。
“前后也就是一个月的时间吧,这也太快了点。”张庭恩不禁惊叹,承辉帝点点头:“那个飞剪船,不简单啊!”
裘世安把贾琏的奏折呈上后退下,看着油纸包裹的奏折,承辉帝打开之后先看了起来,显得迫不及待。
张庭恩观察皇帝的表情变化,发现他一边看一边笑的时候,心里默默嘀咕,臭小子,总能说到陛下的心坎上。
承辉帝看罢之后,递给张庭恩:“爱卿看看吧!”
张庭恩接过,仔细看完后,心生感慨,不愧是自己的学生,两人的观点极为吻合。看来此前对贾琏的担心是多余的,他不会犯如此简单的错。
(本章完)
为此,承辉帝把张庭恩叫来,单独谈话。
“目前送到京城的奏折,八成支持尽快立储,大大的出乎了朕的预料。”承辉帝主动开口,潜台词是:朕还以为干的不错,多数臣子是满意的。
张庭恩听皇帝这么说,内心是比较难绷的。
道理其实很简单,朝廷官员都是些什么人,都是老爷啊。都老爷了,怎么会喜欢一个手里拿着鞭子,牵着一条恶犬,逼着大家干活的皇帝呢?
上任之初,张庭恩就高擎考成法的大旗,不就是为了替皇帝遮挡下面的不满意见么?
这么说吧,你是公务员,以前一件事情拖个三五天再办,根本没人管。现在,上面规定你一天就必须办好,换成是你,能高兴么?
人都是有惰性的,以前上班可以迟到早退,现在有人抓考勤了,你是恨出台规则的人呢?还是恨执行的人呢?
承辉帝推出的三大政策,利益受损的都是哪些人啊?都是官员啊!审计法、预算法、考成法,哪一条不是奔着吏治去的呢?
“微臣做县令的时候,每年只有夏秋两税时忙一点,其他时候,隔三差五的审案子,每个月能有个三四天时间,出去游玩。即便如此,微臣当时已经是周边各县中最为勤政的县令了。”张庭恩稍稍犹豫之后,说出了这么一番话。
承辉帝听着都不知道该怎么接了,张庭恩已经很客气了。不客气的话,他还会补上一些,比如:微臣不贪不占,不刮地皮。
“是啊,若非如此,朕何苦整顿吏治呢?让群臣发表建议,朕也算问道于盲了。”承辉帝颇为感慨,知道心思全被张庭恩看清楚了。
“看看群臣的态度也不坏,充分说明了陛下推出新政的必要性。再不改,本朝也就是支撑个百年,就要陷入治乱循环。运气不好,有个天灾人祸,或许更早一些,前明殷鉴不远。”
大周肯定是会拿最近的明朝举例子的,明朝中后期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央财政问题,说不上税了。
收不上税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土地兼并,还有一个更要命的问题,那就是基层权利掌握在士绅的手里。
官员想完成税收,就必须和士绅同流合污,一起向下压榨。
“如此说来,朕退不得!今若退了,此辈必以为,人多势众,朕不得不退。”承辉帝陷入了自言自语状态。
张庭恩只能平静的等着,当一个合格的听众。其实他很清楚,皇帝不需要自己的意见,只是压力太大,找个人分担一下。
“对了,贾琏的奏折到了么?”承辉帝很突兀的问,张庭恩愣了一下,随即不禁心生酸意。这么明晃晃的一个内阁首辅在跟前,陛下居然想听贾琏的建议。好气啊!
“岭南遥远,一时半会的到不了,应该在路上。”
正说着呢?裘世安出现了,探头探脑的:“圣人,贾琏的奏折到了,您吩咐立刻呈送。”
承辉帝和张庭恩相视一笑,这人啊,经不起念叨啊。
“前后也就是一个月的时间吧,这也太快了点。”张庭恩不禁惊叹,承辉帝点点头:“那个飞剪船,不简单啊!”
裘世安把贾琏的奏折呈上后退下,看着油纸包裹的奏折,承辉帝打开之后先看了起来,显得迫不及待。
张庭恩观察皇帝的表情变化,发现他一边看一边笑的时候,心里默默嘀咕,臭小子,总能说到陛下的心坎上。
承辉帝看罢之后,递给张庭恩:“爱卿看看吧!”
张庭恩接过,仔细看完后,心生感慨,不愧是自己的学生,两人的观点极为吻合。看来此前对贾琏的担心是多余的,他不会犯如此简单的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