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贾不器,太鲁莽了(第2页)

对这份会议决议的集体意见,贾琏还是比较认可的,推广贾氏实学,还是利用官府的力量,这是贾琏以前想过的,却没有得逞的道路。

都怪国子监那个老不死!
现在下面的人主动提出,贾琏在短暂的脸红之后,提笔在会议决议上批注,【以广东一省为试点,先看看效果再决定是否推广。】加上这么一句话之后,转回了布政司,这边一看有这段话的补充,立刻大喜过望,贾大人收了金子,果然爽利的很。妥了,过去的事情揭过去了。

布政司这边立刻形成文件,上呈京师,可惜不是军情和灾情,不然都想用八百里加急。

嗯,有个细节必须要注意到,这份决议是布政使主导之下,广东省上下的决议,上奏朝廷请求批准执行。

毫无疑问,这种事情是不能自己推行的,必须请示朝廷,否则跟造反有啥区别呢?
尽管朝廷的回复还没下来,广东地方的官员们,已经开始了行动。《贾氏实学》的系列教材,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成为了最热卖的书籍。

总之吧,这个事情在贾琏看来,还是有一定风险的,毕竟容易被人抓住小辫子,攻击他公器私用。这不,贾巡抚兼代总督,一直在假装不知道这事情的发生,一切都是布政司衙门领衔做的。

这事情吧,还真不好怪这些官员谄媚,失了读书人的风骨。一个巡抚,上任还不足一年的当口,就代理总督了。

就问你,下面的官员迷糊不迷糊,骨头还能不能硬起来。

也就是贾琏还要点脸,没有开启自吹自擂的模式。所以,现在只是一帮年龄比他大不少的官员,在各种场合吹捧他。

尤其是提学官,开启了巡视全省的学堂,每到一处,都在竭力的为贾氏实学大吹法螺,恨不得给贾琏吹捧成古今第一名臣。

如此的没下限,搞的贾琏只好派人去呵斥一句:不要刻意吹捧贾某,没有陛下的恩德,我等便无一展才华的机会。

提学官被训斥之后,不但不觉得丢人,反而以此大做文章,继续吹捧贾琏的胸襟如何宽广。当然了,他改变了一下吹捧次序,先吹皇帝如何雄才大略,盖过秦皇汉武,比肩本朝太祖。然后才进入吹巡抚大人的节奏。也就是魏忠贤名声太臭了,不然提学官都想建议各地学堂给贾琏修生祠。

本以为这事情挺离谱了,但是很快贾琏就知道了,什么才叫真离谱。

明明是广东布政司为首的奏章,上奏之后不久,还没送到京城呢,广西巡抚那边就来信了。

核心思想就一个,尊敬的代理总督大人,您怎么能忘记了广西呢?惊闻广东各级科举决定推广总督大人的学问,广西上下闻讯,喜不自禁,纷纷要求,紧跟大人的步伐,将贾氏实学的纳入科举考试范畴,奏章已经在去京师的路上了。

看完这信,贾琏都不知道该怎么回复了,是回信臭骂他一顿呢,还是回信夸他呢?

这事情吧,就看你怎么理解了,换成任何一个积年的老吏,都会怀疑是在捧杀。

贾琏知道这不是在捧杀,而是这帮官员为了太想进步了。要知道,广西巡抚已经第二任期了,评价一直是中平,这种情况想进步很难的。

面对这么一封回信,贾琏思之再三,回信表示:已阅!

还能怎么说呢,作为一省巡抚,人家是有权利上奏的。作为全国最差的省份之一,广西巡抚是正三品,努力一点,去个中等省份做巡抚进阶从二品都很难。主要在这地界,经济落后,想有所作为太难了,就不怪人家想邪招。

上有所好,下必附焉,这句话算是深刻的领教到了。

怎么说呢,这个事情的风险还是很大,又是在做学问的领域。所谓的做学问的“大儒”们,心都挺脏的。即便他本人心不脏,下面的徒子徒孙们,为了自身学派的利益,那也是怎么脏怎么玩。

嗯,近现代不叫大儒了,叫大师!太远的例子大家不熟悉,那就以胡适为例子。

就这么一个国共双方都定性为买办文人,精神美国人的玩意,因为徒子徒孙多,当代都给吹出花来了。

其中最知名的徒子徒孙代表,为某季姓文人。登岛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给祖师爷祭拜扫墓,真孝子贤孙。

难道说,这些后人就不知道胡适主张过放弃东三省么?不知道他还有其他卖国操作么?

知道归知道,但是为了话语权,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就是要昧着良心吹胡适。

都说娱乐圈脏,那是因为大家喜闻乐见,狗仔为了利益挖掘的比较勤快。学术圈的瓜,只要爆出来,没有不劲爆的。

还有一点呢,国人对于学术圈的心态,总体上是非常宽容的。骨子里对于做学问的人,都是带着滤镜去看待。

也就是互联网时代,有了更便捷的发声渠道,人们才能更容易看清某些人的嘴脸。

(ps:有感于昨天看到的某B站视频,一个研究俄国历史的学者的视频,一开始看他自吹追求公正理性客观,我就带着点怀疑的态度。等他讲鲁迅与胡适等一干文人相提并论的时候,我就知道预感是对的,他果然没打算放好屁。再看他发的系列视频的时间,真是一棵优质墙头草。)
广东的奏折到了京城,承辉帝看完后沉默不语,心里默默的臭骂【狗东西真敢,不就是当初没支持你么?】

对此奏折,承辉帝直接丢给内阁审阅。内阁那边自然是要吵架的,郭衍甚至都面目狰狞了,痛骂贾琏公器私用,意图动摇国本。

这个罪名,不可谓不大。

儒家心目中的国本是啥?当下当然就是儒学,具体表现形式是科举。往科举里掺算经,那是太祖的决定,没人敢置喙。以前理学和心学之间的争斗,主要体现在主考官个人的学术倾向之上,大家都有机会,心学也是理学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学派,都在儒家的锅里。

现在啥情况?贾氏实学,这都是啥玩意,这是来干啥的,要纳入科举?你这是来砸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