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快不得(第2页)

 

相比之下,现在的带英龙虾兵的制服,看着就比较臃肿很笨重,也非常的里胡哨。

 

水师制服,上白下蓝,一顶大盖帽,看着就很精神。

 

说到制服,广州城内的一些商户,算是沾了不少油水。当然了,大头是薛家商号的,怎么说都是带动了本地一些产业的发展。

 

省内真正得到大发展的,还是造船、冶炼、铸造、锻造、五金等行业。因为离开这些行业,战船和枪炮造不出来。

 

刚才吉姆嫌弃造船太慢,其实贾琏心里很清楚,最大的障碍不是造船,而是铸炮。

 

一艘三级战列舰,近一百门大炮,现在的铸炮厂,一个月产能最多三十门。其中大头是二十四斤炮。

 

“制台,我军所铸十二斤炮,能确保在六百米的距离开火,并能击穿对方战舰,就这一点,已经远远优于当下各国的舰炮。当下最流行的战术为抢占t字头,最佳的开火距离在五百米左右,更近一点则是二十四斤炮的作战范围。我方有射程上的优势,只要操作得当,就算遇见皇家海军,最差也能打个平手。”吉姆下意识的拍马屁,不过他是有根据的拍。

 

殊不知,贾琏对此非常的不满意,毕竟火帽都造出来了,后装大炮却遥遥无期。

 

京城那边的消息,后装针击枪已经做出了样品,实验结果能打五百发而击针不断。优点是装弹速度快,还能在掩体条件下作战,缺点是最大射程不足。后装火炮的闭锁机构,现在根本解决不了。贾琏提出的炮身自紧概念,目前研发厅那帮人最顶尖的人才,也在摸索中,暂时毫无头绪。

 

要说好消息也不是没有,至少现在铁范铸炮技术,已经非常的完善,想要提高广州这边铸炮厂的产能,缺的还是熟练的工人。

 

贾琏给工人的待遇很高,一个技术达标的工人,一个月的薪水,足以养活一家五口人。

 

但怎么说呢,培养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人,需要的时间还是长了点。

 

熟练的技术工人,对于制造业的重要性,贾琏作为现代灵魂,自然非常清楚。人才一旦断代,就算你有技术,没足够的工人,照样抓瞎。

 
 问题是,重工业真是烧钱,并且回报期很长,短期内根本就没回报。

 

造了那么多的枪炮,不出去抢肯定是没法子回本的。关键这玩意你还不能没有,不然就是北约的欧洲,白嫖美帝的保护一时爽,川普退群全家火葬场。

 

对于大周的军火制造业的先进,吉姆倒是一点都不奇怪的,毕竟东方大国在欧洲很多公知的嘴了,那就是人间天堂一般,造几门先进的大炮,那不是很正常的么造不出来才奇怪呢。

 

还有新式的火帽枪,更是让吉姆惊为天人。现在的欧洲强国,玩的还是燧发枪呢。

 

吉姆并不知道,贾琏已经在惦记后装炮了,后装步枪已经试生产一批,分别在南北两边试装备,看看效果如何。

 

现在的研发厅能挣钱,多亏了西宁王和东平王,还有就是在贝加尔湖一带的前忠义亲王,他们成为了最大的买家,几乎垄断了研发厅的产能。

 

李亨上个月还来信,感慨于军火的利润太过惊人了,一支燧发枪,居然能挣二十银元,这就是在抢。即便是在抢,买方也没有还手之力,不从这边买,你还没地方去搞到这个货。

 

实际上燧发枪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对于东平王和西宁王而言,最大的阻力来自拉膛线的技术,还有就是大规模生产的能力。

 

真就是自己去造的成本,高于研发厅的售价,既然如此,不如买咯。

 

李亨心里还说了,最近东平王用大量的黄金来采购军火,估计是发现了金矿了。

 

贾琏对此并不在意,东北那边能有啥大金矿啊,真正的大金矿在澳洲,在北美。

 

可惜,太远了,这一辈子估计要等到晚年,才能看到东大的人横渡太平洋,大规模的过去开采黄金的现实。

 

哎,东大的人啊,乡土情节太过浓郁了,想要大规模移民的难度,真不小呢。只能等遭遇天灾时,才好下手。

 

李亨还在心中说了一件事情,东平王那边从倭国和朝鲜买了好多人过去,一个青壮年才五斤大米,简直不当人啊。

 

看到这里的时候,贾琏心里是很无奈的,东大人是有朴素价值观的,才会觉得东平王的做法不当人。

 

贾琏估计,东平王因为缺人的缘故,未来至少还要买几十万去远东种土豆。

 

该说不说,那片土地真的肥啊。库页岛还有石油,你上哪说理去啊。

 

结束了舰队的视察后,贾琏离开,回去的路上,不禁暗暗的想,无论如何,都不能在科技上处于落后的地步。

 

实在阻力太大了,就在两广呆着不走了。反正越南不远,那边有品质不错的铁矿,再不济去开拓澳洲,那边不缺煤和铁。

 

对于北方人而言,广州漫长的夏季太过煎熬了。

 

尽管穿的严实了,司琪还是非常苦恼雷大了点,在这边稍微动一动就出汗,雷点一个不小心就暴露了,穿了肚兜都遮不住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