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技术的迭代,天下的改革,需打破儒(第2页)

 对新学,咱们应报以包容之态,方能融会贯通,增益己所不能。 

 光是犁耙改良,便不知为农田增产提供多少助力; 

 翻车的使用,减少了多少人力物力? 

 都江堰的建设,泽被千年子孙; 

 造纸、火药、印刷、司南等使用,方便了古今多少人? 

 阴阳历法、天文观校之术,指导了我华夏子民多少代人秋收冬藏? 

 此类技法迭代改良,不仅凝聚了我华夏先民千年的智慧,更是我华夏子民能绵延千年的不二法门。 

 视这些技法和传统匠人努力于不顾,那才是数典忘祖之徒。” 

 朱标听完了凌汉的这段话之后,当即大声喝彩:“彩!!说得真好!” 

 “谢殿下夸奖,此乃微臣心中屡为先民不平之处。”凌汉说道。 

 朱元璋笑问:“伱可是礼部右侍郎,正经读书人,你这般背离读书人,难怪他们会怂忱Фタ蓁浙冥顽不灵!” 

 凌汉却站了起来:“陛下,微臣以为,陈寒所言甚是,技术的迭代,天下的改革,都需要打破儒家唯一论。 

 孔夫子乃是圣人,但当今不少读书人,将圣人这块布当成了藏污纳垢的遮羞布。 

 与其如此,不如放开手脚栽培一批工匠,跟着陈寒一同进行改革,搞出他个样子来,天下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应该知道怎么选。” 

 朱标也是一脸期待的看着自己的父亲。 

 “这可是要动天下读书人根基的事,得慎重!”朱元璋很明白。 

 他最讨厌那些迂腐读书人,但当今显学就只有儒家,他要治国,就得依仗这些人,除非有人能搞出一门新的学问来冲击儒家显学的地位,要不然根本没戏。 

 而陈寒现在提出来的科学之道,似乎有把这片黑暗撕开一点口子的趋势。 

 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陈寒有意为之。 

 朱元璋总感觉,陈寒提出工业革命之前,帮助大明用以工代赈的法子疏通商人参与救灾开始,似乎就已经在布局。 

 从打开商业口子和以工代赈开始,大明王朝的走向,就已经朝着陈寒所想的方向而去。 

 而今更因为受灾的灾民当中,民户转为工匠的人数也不少,牢固的户籍制度也出现了裂痕。 

 本来这个藩篱朱元璋是绝对不可能打开的,但自己居然接受了陈寒的意见。 

 甚至让买卖人都参与到了这种朝廷的大事里来。 

 从这就可看出,其实自己在无形当中居然被陈寒给带了进去。 

 老朱参考开启工业革命的前期条件,一一进行对照。 

 【工业革命需要大量的工人。】 

 陈寒提出的摊丁入亩实行之后,取消了人丁税。 

 大量的黑户涌出来,这些人,光是在土里刨食吃不现实。 

 于是陈寒在上课的时候就提出一条建议,可以引导这些人进作坊里面成为工人; 

 【工业革命商业需要活跃。】 

 前段时间户部尚书赵勉刚刚汇报了。 

 由于现在大明解除了对买卖人的两条禁令,买卖人可以天下做买卖,商业渐渐活跃; 

 【工业革命需要一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技术革新。】 

 英国工业革命是先从纺织业开始的。 

 而说到纺织业,朱元璋相信,目前大明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因为自从元初松江人黄道婆,从崖州带回先进的纺织技术后。 

 松江周边就涌现出了庞大的纺织产业,技术绝对是顶尖的。 

 【工业革命需要庞大的市场。】 

 按照现在大明王朝商业的发展,摊丁入亩的改革,大家都用宝钞进行交税。 

 这股风,会促使百姓不得不参与到商业当中去。 

 【工业革命需要一些新的思想的引入,冲击旧的思想,甚至官员的观念。】 

 而现在身为礼部右侍郎的凌汉,都开始对儒家思想动摇了。 

 转而对陈寒提出来的要用科技技术,推动工业革命。 

 那今后只要商业和加大商税的征收,以及改革的深入,官员的俸禄不断增加。 

 就会有官员看到,原来加强商业有那么多好处。 

 他们的思想就会松动。 

 继而会认同陈寒所提出来的商人也不像是儒家所说的,会成为不安定因素。 

 他们甚至会认为,原来令百姓安居乐业的,绝不仅仅只是儒家的三从四德和教条,还有实实在在商业带来的收入增加。 

 这种种都预示着,再过不久,大明就会有符合陈寒所提出的工业革命的所有条件。 

 想到这种种,让朱元璋有种错觉。 

 难道这猴崽子其实早就知道自己已经到了明朝,这是在故意引导? 

 接着凌汉将日本国拥有石见银矿和佐渡金矿巨量黄金白银储量这件事后,眼睛也是发亮。 

 朱元璋心思顿时又活络起来。 

 管这猴崽子是不是故意的,只要能给大明带来好处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