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朱元璋郁闷啊!别的太子恨不得早点(第2页)

 陈寒的一番分析之后,所有官员都是心服口服,最后一致同意,可以实行,同意谷王和宣府总兵在宣抚和镇守在山西的晋王在大同一带形成近千里的城镇建设群。 

 每过三十里便建设一座城镇。 

 一方面拉拢鞑靼内部部族之间进行贸易,分化掉鞑靼内部的力量。 

 另一方面,也要把水泥路面铺设下去,形成完善的交通网络,从而切断掉鞑靼的骑兵机动性。 

 朝堂上面,大家伙就把所有的方案都给议论完毕,就只等待着实行。 

 而实行而推进这项政策,就落到了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头上。 

 有整个朝廷的支持,他们更能够推进。 

 最主要是宣府总兵赵怀德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计策的可行性。 

 这就不是陈寒要去操心的问题了。 

 陈寒已经帮助宣府总兵赵怀德和晋王完成了最基础的工作。 

 …… 

 下了朝之后,太子朱标把陈寒单独留下。 

 “老爷子最近还比较想你,你到御花园去找一趟老爷子。” 

 陈寒没有想到啊,堂堂的明太祖洪武大帝,对自己还这么的上心。 

 于是他也没有立即回府,来到了后花园。 

 此时朱元璋还真就像一个退休的老人。 

 即便是朝堂上面要商量如此多的大事,他都可以不露面。 

 老爷子曾经不止一次在陈寒的面前提过,说要退位,让太子朱标来当这个皇帝。 

 他要竭尽全力地成全自己的长子当皇帝的目标。 

 可是朱标这个人孝顺,他绝不会在老爷子还活着的时候就登基。 

 即便明白自己在原来的时间线上,其实在今年就应该死掉,他都没有觊觎这个皇位,让朱元璋颇为的无奈。 

 纵观历代王朝,即便是像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在储位之争上面也曾经犯下过杀兄杀弟逼父的事情, 

 更是在他之后,出现了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之间的储位之争。 

 李世民这样的一位雄主,对自己的儿子都多有猜忌,不希望太子掌权。 

 更有西汉汉武帝刘彻,怀疑自己的太子刘据,有谋反之意,互相敌视。 

 以至于太子刘据最后被逼造反。 

 历朝历代发生了如此多皇帝猜忌太子之事,又发生如此多太子想要早早的登基而与皇帝父亲闹得兵戎相见。 

 可为何到了他朱元璋这里,他明明想要退位,明明想早点把这个皇位交给太子,可朱标居然不愿意接。 

 朱标宁愿当一个监国太子,宁愿事事请示他这个父亲,也不想早早的让他老爷子退下来。 

 朱元璋也不会怀疑说自己的太子虚伪。 

 而是很明白太子朱标非常孝顺。 

 他不希望朝堂的官员们猜疑,说是父子之间不和。 

 是不是太子掌握权力太多,架空了皇帝,导致皇帝不得不退位。 

 就像当年唐太宗李世民把老父亲囚禁在皇宫里面,逼迫皇帝李渊退位一样这种事情。 

 在唐朝既然发生了这种不和谐的事情,朱标就不想再次发生。 

 所以最后朱元璋也只能无奈的自己躲清闲了。 

 你朱标不当这个皇帝,那我就逼着伱当。 

 反正现在老爷子就是不理朝政,不见大臣,天天就游手好闲,这也难为朱元璋了。 

 所以现在朱元璋才想着找后辈儿孙们进宫陪他聊聊天也好,因为他实在是闲了。 

 而在这些后辈儿孙这里,陈寒是最能和他打成一片的。 

 因为陈寒来自于后世,没有那么重的礼节包袱,什么玩笑话都敢说。 

 老爷子年纪毕竟大了,和他同辈的臣子要么过世,要么太老了。 

 年轻一辈的臣子和他有代沟,也没有办法沟通,所以就剩下陈寒了。 

 昨天老爷子听说陈寒回来了,就想着让陈寒赶紧到宫里面来陪陪自己。 

 陈寒坐在了朱元璋的边上。 

 两个乐呵乐呵的钓了鱼,陈寒便将辽东发生的战事,以及如何逼迫李成桂以国王之姿,亲自来到鸭绿江旁边与自己谈判, 

 更详细的讲解了一下自己在谈判桌上,如何怼的李成桂这个国王最后都不得不妥协。 

 听得朱元璋哈哈大笑。 

 朱元璋笑过了之后对陈寒道,“李氏朝鲜那帮无耻之徒,看起来就只有你能对付他们的。” 

 接着两个人又说到了蓝玉的问题。 

 朱元璋是知道陈寒来自于后世,也跟他讲过,本来今年是太子朱标的忌日,同时也是蓝玉被连累诛杀掉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