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感动文官的是军民鱼水情(第2页)
虽说在那个时候陈寒,被迫退往日本国去那边指挥作战,指挥殖民。
可依旧在日本国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
现在大明之所以有源源不断的白银,就因为在日本国战胜了,这才让大明的宝钞有了升值的可能性。
这一切都因为陈寒他们不畏艰险,没有因为谗言,没有因为暗杀而害怕畏惧。
他们自己扪心自问,如果自己遇到了这种层层阻挠,有没有以后这种决心坚持下去?
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
他们这些人有太深的芥蒂。
同时背后有太多的利益纠葛。
根本不可能像陈寒那样做的如此的酣畅淋漓。
改革是需要在尸山血海当中走过来的。
而陈寒这一路走过来,也的确经历过了无数的尸骸,经历过无数的鲜血。
即便他自己也差点死在了这条改革的路上。
陈寒其实自己也挺奇怪的。
即便是改革到了现在这种深水区,依旧会有人站出来反对他们。
站出来反对的理由是害怕陈寒在改革的过程当中,把儒家完全给排斥在外。
甚至害怕,陈寒的改革会让读书人失去该有的尊严。
因为陈寒改革过程当中,将他们视作精神丰碑的孔家给灭门。
虽说孔家的的确不像孔老夫子那样伟大,但是毕竟是孔老夫子的血脉。
就这一点他们觉得,统治者都应该不管孔家犯下了什么过错,都要原谅。
可没有想到陈寒却没有原谅。
甚至直接将孔家给活着的人灭门,死掉的挖坟掘尸。
这件事对儒家人而言冲击太大。
这是不可能让他们原谅的。
以至于即便都明白陈寒得到了皇帝和太子的支持,即便明白和陈寒做对肯定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但是背地里边依旧有人孜孜不倦的在做着这样的事。
即便陈寒都感觉厌烦了,但那些个读书人却没有觉得厌烦。
这或许是他们从孔老夫子身上学到的唯一的一点精神吧。
因为当初孔老夫子周游列国之时遇到的阻碍也非常多。
可是孔老夫子没有放弃,用自己的坚持不懈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所以他们一直都以孔老夫子为荣。
一直都以孔老夫子周游列国为荣。
虽说他们做不到,但他们却依旧将这种事当做了精神上的丰碑,让自己颅内高潮。
所以当文官说出了这番肺腑之言之后,姚广孝他们才明白,其实这是根植于文人头颅之内,永远无法去除掉的思想痼疾。
即便有很多人看到了改革变法的好处,但没有切身实地地感受到,他们就觉得不算什么。
因为当官的就是通过读书科举才有了现在的成就。
但陈寒那边呢,却完全跳过了科举考试,成立了一个所谓的工程学院,让很多的泥腿子都有了读书明理的机会。
这让这些人怎么可能放得下。
当这些文官说完这些之后,朱棣和姚广孝张玉和朱能四个人都算理解了。
为什么礼部侍郎如此孜孜不倦的要去抹黑改革变法。
朱棣听完了这几名官员的道歉,同时听完了他们从京城出发所带来的目的之后,朱棣挥挥手:“起来吧!”
几名文官站起来,战战兢兢的在一边等候着朱棣对他们最终的审判。
朱棣看着这几名官员:“跟你们说实话,一开始看到你们本王不知道有多厌恶。
但依旧愿意让你们去参观,依旧愿意让你们去真真实实的感受,改革变法对军队战斗力的提高有多大。
就是想告诉你们,你们在看不到的情况下,并不知道火器的改革,对军队提升有多重要。
你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对改革,仅仅因为改革对伱们儒家有冲击,其实真让人厌恶。
但现在看到你们能幡然醒悟,也算是本王没有白让你们到军队当中走一趟。
回去之后,你们尽可跟文官们表述你们所看到的一切。
只要你说的是真实的话,本王便不会将今天这件事放在心上,甚至还挺欣赏你们悬崖勒马的决心。”
文官也没有想到朱棣居然这么轻轻松松就把他们给放过。
其实朱棣一直都没有真正想把这些文官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