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报名县试(第3页)

 别人替你作保,肯定要报酬,这是人之常情。 

 第四:五名互结考生的姓名。 

 除了廪保,同时参加考试的五名学生相互作为证人,宣誓不得违反考试规则,称之为“互结”。 

 要是其中一人犯事,其他四人会连坐。轻者取消考试成绩,重者下大牢。 

 洪氏学堂和黄氏学堂的学生相互认识,自然第一时间组队互结,免得跟不熟的人互结被连累。 

 第五:本籍和住址。 

 参加县试,必须是本地户籍的学生。这个时候需要村长、里长开证明,证明此人是本县的人。 

 黄阳县令是外地人,据说他的子孙都会回老家科考。 

 还听县衙的人说,县令的儿子读书不怎样,但孙子不错,已经回老家读书,准备科考了。 

 这种所谓的考试“申请表”还印着诸如身家清白、未犯错受刑、非倡优隶卒、不使用替考、不伪造籍贯参加考试等文字。 

 明明白白告诉你,要认清身份,不合格者莫要来科举。 

 孙山拿到这张“禀保互结亲供单”后,找相应的人签字,开证明。 

 等一切弄好了,向礼房的办事员出示,获得儒学的认印。 

 这时候就要交钱了,让办事员给你办事。 

 幸好洪秀才和黄秀才有一定的身份,经验又老到。 

 孙山跟在他们俩的身后,要填写资料就填写资料,要交钱就交钱。反正跟着自家的夫子走。 

 把资料登记好后,下面就等待衙门安排考试。临考试前,去县学看告示,查找自己的位置,获取考牌,免得当天考试那天才知道,造成混乱。, 

 孙山填写的所谓的“禀保互结亲供单”不需要上交给礼房。 

 这张资料,要自己保管好,等入场的时候,交给县令大人,换取答题纸张。 

 洪秀才和黄秀才害怕学生丢了,当天办好,就把它收起来,等开考那天再发给学生。 

 这种做法就像高考,有的学校把学生集中起来,包车到考点,才把高考证发给学生,免得他们大头虾把证件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