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富明(第2页)

 “知道五个橘子吗?”朱厚照道,“眼下大明的橘子猛增了,支撑橘子交易的货币也要随之提高才是,再者,适当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经济……这你总知道吧?” 

 李青开口道:“一直以来都是贸易顺差,民间不得使用白银的这项国策,也早已是名存实亡,按道理说,不应该出现货币紧张的情况,你可有想过这个原因?” 

 “啥是贸易顺差?” 

 “就是……你可以理解为收入大于支出。”李青说。 

 “这个我还真想过,也知道为何如此。”朱厚照道,“这主要有以下几点,1:白银能更好的长时间存储,百姓倾向于花钞存银;2:相较于白银,宝钞更便于携带,须知,不是所有地方都有钱庄,可以用银票交易的。” 

 朱厚照苦笑道:“再一个,就是心理原因了。” 

 “什么意思?”李青不解。 

 朱厚照问:“抛开货币属性不谈,你是喜欢纸质宝钞,还是喜欢金灿灿、亮闪闪的金银?” 

 李青哑口。 

 沉吟良久,道:“可以适当发行宝钞,可万不能无节制的超发,太祖、太宗就是因为超发,才导致宝钞贬值,超发一时爽,事后还是要朝廷自己买单,正统、景泰、连成化朝都还在还账,两百万还是有些稍多,匀一些给铜钱吧。” 

 “铜钱成本太高啊!”朱厚照说。 

 李青笑骂:“朝廷又不缺钱,何必那般财迷,在百姓心中,还是更倾向于金属币种,你既知道这点,何以如此抠抠搜搜?” 

 “……那行吧。”朱厚照点头,“回头我调整一下,一半一半成不?” 

 “嗯,可以。”李青颔首。 

 得知朝廷如此富有,李青内心喜悦非常。 

 仅白银这一项就高达六千万两,算上粮食,以及其他种类繁多的财富,总额折成白银怕是能翻一倍。 

 诚然,以当今的白银购买力,远比不上洪武朝那会儿,可一样是非常庞大的财富。 

 这些财富可以把大明王朝抗风险能力,提升到恐怖的程度。 

 数字着实惊人,可细想想,这么多年的良性发展,从朱棣那会儿就开始海上通商了,又没出现败家子皇帝……非常合理。 

 李青心情不错,说话也好听:“嗯,不错,你对经济的理解,比……一般人强太多了。” 

 老朱家的人普遍不懂经济,在这方面……朱厚照称得上优秀了。 

 朱厚照嘴角勾起,接着清了清嗓子,道:“时代在发展,皇帝也在进步嘛。” 

 李青一乐,心想也是,随着大明发展的重心转移,皇帝自然而然会往这方面发展。 

 “优秀就是优秀嘛,过分谦虚就不好了。”李青呵呵笑着说。 

 弄得朱厚照反倒怪别扭的,悻悻道:“你还是恢复一下吧,我不习惯。” 

 李青:“……” 

 … 

 ~ 

 京师。 

 奉天殿。 

 刘瑾立于御案前一边位置,代替了站班太监,行的却不是站班太监之权。 

 人往那儿一站,大有天下我有的姿态。 

 “诸位大人,皇上旨意说的很清楚,就不用咱家再赘述了吧?”刘瑾淡淡道,“将士在战场用命,赢了自当奖赏,不能寒了将士们的心不是?” 

 他这副嘴脸,实在让人恼火。 

 杨廷和出班,淡淡道:“战报内阁已经收到,论功行赏,阵亡抚恤,远不用这么多,此事还需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