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导引市场的办法(下)

 王三也没拒绝。 

 又说了一遍,还随手画了一些草图:“大体就是这样,具体方案,就需要你们去摸索。没必要一口气大动干戈,可以跟你的家人商量。 

 定金……” 

 王三摸了摸,拿出了一锭银子,大概五十两,典型的库房银,就放在了桌上。 

 附近有人好奇看着,眼睛都看直了。 

 不过,王三让人拿出纸笔,开始写契约,然后还盖了县衙的大印,这一下就没人敢乱来了。 

 官家的收购,这可是难得。 

 “只要品质保障到位,有多少,我收多少。因此你也注意点,可别到时候砸手里了。要是有人想要刁难你,就报种光道的名头。 

 这是他的生意。” 

 王三说完,现场更是多了几分敬畏。 

 种光道啊! 

 澄城县谁不知道自家老乡出了一个能耐的! 

 “原来是镇抚使的生意!额一定好好买卖!”农人搓手,欣喜若狂。 

 王三便命人要了他的住址,然后让市管来公证,加个印,拿个印花税和交易税。 

 这个老人到手的定金直接从五十两,变成了四十二两,八两银子没了。 

 看得老头肉疼万分。 

 “之后我会叫几个人帮你解读农书……吃喝他们自己解决,你们一起学习就好。” 

 王三继续说。 

 若是刚才只是突然心血来潮,那么现在就是准备趁机试验一下新的经济模式。 

 土地,肯定是不缺,但则怎么开发,怎么利用,就是需要引导了。 

 行政力量为主的农场、军屯,还是以种植高产粮食,兜底为主。 

 那么百姓所在的乡村,不如进行下订单式的引导,尽可能发挥市场的无形大手,反正他不缺钱。 

 那么,五十两银子就当是兜底。 

 有大量银子在钱,这个农人一定会跟家里商量,尽可能想办法将这笔钱吃下来。 

 办法也就两个:自己种和对外采购。 

 那么有人买卖,就会有人对冲,商人就可以趁机在这里头搅动风云。 

 柿子饼的价格一旦被抬起来,就会吸引扩张种植,而这个时候只需要增强耕地限制,果树就会上山,山地也就能得到另一种方式的开发。 

 嗯……五十两能带动多少风云都无所谓。 

 本身,柿子饼市场就不小,不够他还能分给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