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土地政策(中)

 税不税,其实没什么。 

 农民的负担,也没降多少,因为除了王三新打下来的鄜州、耀州之外,澄城、合阳、韩城三地,都是种光道在治理地方。 

 他们顶多就是完成王三的要求,对土地进行均田,后续的动作,就是基本上的古代王朝的老路。 

 至于百姓会不会饿死,怎么活,乡堡、农场、军营建设,都需要人,王三这边保证卖力干活的人不饿死,他们农闲的时候来帮忙干活。 

 相当于,徭役名义还在,但事实上已经取消了。 

 日子肯定是明朝当政的时候好了一点,但不多。 

 大家还没对“大同军”收心。 

 所以,王三现在要基于鄜州、耀州经验,将澄城、合阳、韩城三县的土地政策,直接一步推行到位,这群人肯定要反对。 

 但听罢之后,王三也发现,他们反对不得要领。 

 “土地,是归村所有。除非减少村落数量,否则土地始终还是村的。” 

 王三手指敲击:“你们反对什么?只是换了个名头,到头来做主的,还不是村委。 

 至于你们反对并居。 

 那成,我不进行并居,但我要将你们村面积划小。 

 同时,同姓多的村长,将由本地选举,但不给从九品官吏待遇。 

 每年只给十石米粮。 

 最后,为了贯彻自宋以来的乡约,凡是大姓控制人口的村落超过一千人,立刻分拆。 

 不然你们但凡遭点灾,第一时间劫掠的就是旁边的村落。 

 所以,我还会下令将军营,屯扎在你们村落左右。 

 虽然我大同军仁德爱民,但我可不敢保证,现阶段的投奔我大同军的人中,没有死性不改的人。 

 因此,是并大村,降低风险,还是开小村,后果自负,你们自己选择。 

 至于税,该收的收。 

 军队会帮忙催收。 

 要知道,你们的族人,相当一部分都在军中持有债券。 

 我这里要是收不到税,可给不了你族人们债券,给不了到了下一个地方,大家有样学样,那我就会追责。 

 当然,我还是很讲道理的。 

 土地改革势在必行,因为这是为了统合税基的办法,干系的是上上下下的大同军所有人。 

 如果选择私有土地的,每亩按照最高税阶征收,同时明廷接下来要对天下加收什么税,我全部按照明廷的税基、以及政策来收。 

 前段时间,明廷加征三饷,每亩下田,都要出六分银子,更不要说中田和上田。 

 怎么选,你们自己回去跟族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