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土地政策(下)

 听到掌声,众人呼吸都一滞,接着看向了首座的王三。 

 “辛师爷不愧是真正历事地方的人,说得很不错。” 

 王三夸奖了一句。 

 “谢大王夸赞,在下不敢当。只是抒发一下,心中所觉浅显见解。”辛璩躬身回礼,然后面带笑意,“一切,只是大王高屋建瓴的政策,才解决了现在的局面。 

 国有与集体,才是真的神作。” 

 辛璩倒是真话,前明的官吏也微微一笑。 

 其实,国有和集体,本身换个名词,就能使用。 

 国有就是皇庄,集体就是宗族庄园。 

 唯一的区别,就是王三弱化了皇庄的单一属性,和宗族庄园的唯一属性。 

 尤其是宗族庄园的唯一属性,宗族是族长统合全族做事,所以大部分想法,都是会优先紧着自己族人,然后考虑宗族利益。 

 但这么做会对地方执政力量进行削弱。 

 王三这边,采用城村集体所有,乡镇国有的方式,就等于是只要王三愿意,随时可以在一个县域内,配置所有制权重。 

 自元朝行省体系之后,一直到明朝,也只是将政治实体,铺到县城。 

 而现在,王三则是进一步,将政治实体,铺到乡镇。 

 没错,乡镇就是未来基层的政治实体。 

 直接政治权利下乡镇,更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虽然分权还是有,但王三分的只是财政支配,并没有军事力量,因此整体来看,王三解决了明代政治权力不下乡的痛点,也在小范围内,压缩了基层反抗力量的生存空间。 

 只要按照山川形便,犬牙呲互的区划格局进行细微调整,等到之后农场和国营工厂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乡镇就能取代这两个单位,变成一个新的行政框架。 

 而每个居于乡镇四周的村,第一时间就会被虹吸。 

 那么乡镇规划,县域分拆,也就完成了。 

 士绅想要诞生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只需要配套使用户口迁徙,将考中的学子户口迁入上学所在地的城内,那么学子丧失对于基础土地的控制可能,那么整套体系就能运转起来。 

 学子只能寻找新的权力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