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藏富于民,科学发展!(第3页)

 “那陛下您该怎么做?藏富于民是您定下来了的10年基调,未来40年我们的大方向又是什么?”


 “乡村建设!让乡村也有活力,你知道乡镇企业吗?如果每个乡村能够拥有自己的企业,那么许多本地的百姓就不用再挤破头到东南沿海工作了。”


 “乡村建设和乡镇企业?陛下我明白了,您说的乡镇企业基础就是手工业互助社吧?如果有农业和乡镇企业的兜底,那么即使50年以后,百姓的生活压力增大,他们依然能够靠这两样生活下去。”


 “活下去?活下去当然容易了,谁还吃不饱饭?随着经济的发展百姓不会再只追求吃得饱,而是追求各种新事物、新生活。乡村建设和乡镇企业只是最后的守卫,朕真正要做的是继续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朱铭轩自己很清楚能够给未来大明帝国发展兜底的绝对是乡村。


 现在的他积极支持乡村建设,支持农民扩大生产,将帝国的耕地搞成农场,让农民变成农场主,不再进行单调的生产,让广大农民积极的投身于经济建设当中。


 他非常感激欧陆战争的爆发能够让大明帝国从世界各国身上吸血来加强内部建设,拥有充足的财政资金来营造福利社会。


 如果没有欧陆战争,大明帝国没法吸血,那么要想实现军事强国、工业强国他只能利用“剪刀差”的手段来反复收割中下层的工人、农民。


 幸亏欧陆战争爆发了,拯救了大明帝国的中下层百姓,能够让广大百姓的钱包鼓起来。


 养活6万万大明百姓容易,但要6万万大明百姓富起来就得抽干这个世界的资源。


 整个大明帝国的决策层都清楚的知道世界不能够和平,不能够安稳,必须得混乱才能够让大明帝国的触手吸血供养自身。


 如果既想要世界和平,又要大明人富起来,那除非大明帝国把蛋糕做大,开启了第三、第四甚至第五次工业时代,让各方都有肉吃。


 “陛下,我们大明未来的繁荣得靠什么?”


 杨子卿好奇的询问着这位既年轻又老辣的皇帝。


 “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大明帝国要想繁荣富强就得重金投入到科技发展当中。”


 “朕给大明帝国的未来安排了三个护卫,第一个就是军事,军事威慑能够给我们大明帝国创造一个安全的内、外部环境,能让我们安心的发展。”


 “第二个是科技,科技将会改变整个时代,带动各行各业的变革,改变现有的经济方式,能够把蛋糕做大。”


 “第三个是自由贸易,我们大明帝国制造业发达,可以轻松的利用自由贸易换取大量的财富,只要我们的商品能够流通在世界上,我们远航的商船就能够拉来一船又一船的财富!”


 “走吧,朕要下去看看陕甘地区乡镇企业试验基地到底搞的怎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