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黄潜善:从拥立功臣到南宋初年首任奸相(第2页)
高宗即位之初,为了稳定人心、提振士气,顺应民意,决定起用主战派领袖李纲担任右仆射,即宰相之一。右仆射在宋代为宰相之首,掌握国家行政大权,李纲的任命象征着高宗政府对恢复中原、抗击金军的决心。与此同时,黄潜善被调任为同知枢密院事兼御营使,这两个职务分别涉及军事决策与皇帝卫队的指挥,说明黄潜善在军事领域也得到了相当的倚重。
然而,黄潜善与李纲在政见上存在着根本的分歧。李纲主张积极备战、收复失地,而黄潜善则对金人持妥协态度,倾向于偏安江南、维持现状。这种对立在南宋初年的政局中尤为突出,反映出朝廷内部主战与主和两大阵营的激烈较量。黄潜善对李纲的主战主张心存不满,两人在政策制定与执行上屡屡产生冲突。
黄潜善善于揣摩高宗的心理,其主张与态度往往能与皇帝保持高度一致,因此深得高宗的信任。在黄潜善的运作下,高宗对内阁进行了调整,将李纲调任为左仆射,降低了其在宰执序列中的地位,而黄潜善则被提升为右仆射,成为实质上的首席宰相。这一人事变动,标志着主和派在朝廷中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同时也预示了李纲的黯然出局。
黄潜善利用其权势,指使殿中侍御史张浚罗织罪名,对李纲进行公开诋毁,制造舆论压力。在黄潜善的排挤与攻击之下,李纲这位主战派领袖在宰相之位上仅仅停留了70余天,就被迫离职。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朝野上下对黄潜善的普遍不满与指责,也暴露了南宋初年政治斗争的残酷与权臣弄权的乱象。
三、主和偏安与遣散勤王
黄潜善在担任南宋宰辅期间,面对金人南侵、国家危亡的严峻形势,却力主与金议和,追求偏安江南的策略。这一主张反映了黄潜善在国家利益和个人权位之间的取舍,其行为明显倾向于后者,表现出典型的权臣心态与短视行为。
首先,黄潜善主张对金议和,其根本出发点在于维护自身的权位与利益。他深知,持续的战争不仅可能导致国家的崩溃,也可能威胁到其在朝廷中的地位。因此,黄潜善倾向于通过与金议和,换取一时的和平,以此巩固自己的权力基础。他积极推动与金人的谈判,试图通过割地赔款、称臣纳贡等方式换取金人的停战承诺,以达到偏安江南的目的。这种妥协求和的政策,虽然在短期内可能避免了战争的直接冲击,但却牺牲了国家的领土完整与民族尊严,为南宋日后的衰败埋下了隐患。
其次,黄潜善利用各种手段遣散各地前来勤王的军队,削弱了南宋的国防力量。这些勤王之兵,本是各地忠于朝廷、决心抗击金人的武装力量,是南宋抵御外侮的重要支柱。然而,黄潜善出于对主战派的敌视与对自身权位的维护,不惜采取种种手段,如散布谣言、扣押粮草、削减军饷等,迫使这些军队解散或返回原地。这一行为,不仅削弱了南宋的军事实力,也严重打击了军民的抗金士气,使南宋在面对金军进攻时更加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