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黄潜善:从拥立功臣到南宋初年首任奸相(第3页)
此外,黄潜善还促使高宗将朝廷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迁至扬州,进一步放弃了对北方大片地区的有效控制。南京作为南宋临时首都,地处中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黄潜善却主张南迁扬州,理由是扬州地理位置偏僻,不易受到金军直接攻击,有利于朝廷的安稳。这一决策,实际上是将朝廷置于远离前线、缺乏战略纵深的境地,使得南宋在面对金军的攻势时难以组织有效的防御与反击。同时,朝廷南迁也意味着放弃了对北方广大地区的治理与收复,使得这些地区落入金人之手,进一步加剧了南宋领土的丧失。
四、扬州治政与民怨沸腾
南宋朝廷迁至扬州后,黄潜善升任左仆射,手握重权,却未能担起国家重任。他执政期间,并未积极备战,以应对金国可能的侵犯,反而采取了消极的态度,因循 苟 安,不思进取。
黄潜善对于军民的抗金热情和备战需求置若罔闻,忽视了国家的安全大局。他未能利用扬州的地理优势,加强城墙防御,整顿军队,反而任由军队纪律松散,士气低落。这种消极备战的态度,使得南宋朝廷在金国面前显得异常脆弱,一旦战争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黄潜善的消极备战政策,引起了军民的极大不满。军民们对于他的不作为感到愤怒和失望,纷纷指责他误国误民。黄潜善的执政,使得南宋朝廷在扬州的统治岌岌可危,也为后来的历史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五、贬谪梅州与病逝异乡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中旬,面对金军的步步紧逼,高宗被迫从镇江再退至临安(今浙江杭州)。中丞张澄趁机弹劾黄潜善与另一权臣汪伯彦共犯20条大罪,高宗遂将其贬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今江苏南京),旋即又削职,安置于衡州(今湖南衡阳)。此后,郑珏继续上书,指出黄潜善罪恶较汪伯彦更为严重,高宗遂将其改置于更偏远的梅州(今广东梅县)。同年冬天,黄潜善在梅州病逝,结束了其充满争议的一生。
六、历史评价与身后争议
黄潜善作为南宋初年的首任宰相,因其卖国行径、排斥忠良、消极备战等恶劣行为,被后世史家列入“奸臣”行列。他与汪伯彦等人共同塑造了南宋初年妥协求和、偏安一隅的政治基调,对南宋初年的政局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黄潜善的所作所为,不仅在当时遭到朝野广泛批评,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负面印记,成为警示后人的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