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马文升:明朝铁血名将,治世良臣(第2页)

 明宪宗朱见深统治初期,西北边境面临着来自鞑靼部落的巨大威胁,领主孛罗忽、满都鲁、癿加思兰等连年侵扰,导致边疆危机四伏,社会动荡不安。在这紧要关头,马文升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远的战略眼光,被委以重任,承担起保卫国家边疆的艰巨任务。

 成化八年(1472年),针对鞑靼频繁的侵扰,马文升审时度势,主动提出在韦州驻扎军队,并巧妙布局,于各堡寨埋伏精兵,以逸待劳。在精心策划之下,马文升在黑水口一役中大获全胜,不仅生擒了敌方平章迭烈孙,还在汤羊岭战役中再下一城,斩首敌军二百,连续的胜利极大地震慑了敌对势力,稳定了西北边疆的局势。然而,马文升的功绩并未得到应有的表彰,他在奏报战功时,坚持实事求是,不夸大其词,加之朝中缺乏有力支持,导致其仅获得微薄的奖赏,这一情况反映了当时官场的复杂与对边疆将领的不公平待遇。

 次年,三边总制王越在红盐池取得了大捷,马文升亦有贡献,派遣其子马琇前往京城报捷,但经过廷臣的核查,马文升的功绩竟被认为报告不实,这显然是对事实的误解或是政治斗争的结果。明宪宗据此给予马文升“表奏不实,停俸三月”的惩罚,这不仅是一种误解,更是对一位忠心耿耿、屡建战功将领的不公。

 尽管遭遇了不公,马文升并未因此消沉,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守卫边疆的决心。成化十一年(1475年)正月,他接替王越,总制各路兵马,全面负责延绥、宁夏、甘肃三边的军务,进一步巩固了西北防线。同年十一月,因其所展现出的卓越领导能力和显着的边防成效,马文升被调入朝中,升任兵部右侍郎,这一调动不仅是对其军事才能的认可,也是其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意味着他将有机会在更高层面上施展才华,为国家的军事安全和边疆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四、整饬辽东

 成化十二年(1476年)二月,马文升抵达京城,开始执掌兵部事务,其军事才能和对边疆事务的熟悉,使他在中央决策层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同年七月,面对日益严峻的边疆形势,尤其是蓟门至辽东一带的防御问题,马文升被朝廷委以重任,前往该地区整饬边备,强化防御体系。

 然而,马文升在辽东的任期并不平静,他与当时的巡抚陈钺在处理辽东事务上产生了严重分歧。马文升在奏疏中直陈辽东问题,言语中不乏对陈钺政策的批评,这让两人之间的矛盾公开化。更为复杂的是,陈钺背后有当时权势熏天的太监汪直作为靠山,这无疑加剧了马文升在官场的孤立处境。

 成化十四年(1478年),辽东局势因陈钺误杀女真贡使而进一步恶化,引发边疆动荡。汪直欲借此机会亲征辽东以树立个人威望,但遭到朝中明智之士如太监怀恩的反对,建议派遣朝中重臣前去安抚。马文升主动请缨,担此重任,成功安抚了建州女真与海西女真,展现了其处理民族关系的高超手腕。然而,马文升拒绝汪直派人同行的提议,这一举动无疑再次触怒了汪直,为他日后的不幸埋下了伏笔。

 汪直利用其权势,与刑部尚书林聪等联合调查边疆事务时,故意将辽东的动乱归咎于马文升禁止边贸农器交易的政策,尽管马文升据理力争,但最终还是被下入诏狱,并被贬谪到重庆卫戍守,这一去就是四年之久。直至汪直失宠,马文升才得以恢复官职。

 成化二十年(1484年),马文升再次被朝廷起用,以左副都御史的身份第三次赴任辽东巡抚。这一次,他的到来受到了当地士卒和民众的热烈欢迎,因为马文升曾公正地评论过陈钺的问题,其公正无私的形象在辽东深入人心,士卒们以鼓掌跳舞的形式表达对这位清官的欢迎与敬佩。

 五、主持兵部

 成化末年至弘治年间,马文升在明朝政坛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其在军事、民政和朝政改革方面的贡献,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深具远见与执行力的官员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