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鳌拜:从满洲第一勇士到权臣末路(第3页)

 从此以后,鳌拜成为顺治帝身边的得力助手,参与处理各类政务,并在顺治帝的信任和支持下逐渐积累起了巨大的权力。

 五、晚年专权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八,顺治帝福临去世。在顺治帝的遗诏中,指定皇三子玄烨即位为康熙帝,并任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四大臣曾在顺治帝灵前盟誓,表示将同心协力辅佐新帝。然而,四大臣之间的合作并不和谐。

 位居四辅臣之首的索尼年老多病,常因畏惧事端而回避纷争。苏克萨哈原是多尔衮的支持者,多尔衮死后,他告发多尔衮以求自保,并因此受到顺治帝的重用。鳌拜与苏克萨哈虽然有姻亲关系,但两人政见不合,时常产生矛盾。遏必隆性格软弱,常附和鳌拜的意见。鳌拜虽位列四大臣之末,但因其资历深厚且军功卓着,常常独断专行,开始走上专权之路。

 康熙三年(1664年),鳌拜因侍卫倭赫在御前举止不恭而将其处死,又以“怨望”的罪名处死了倭赫的父亲费扬古及其家人。鳌拜此举激化了与苏克萨哈的矛盾,但鳌拜并未意识到这将是他权力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

 康熙五年(1666年),鳌拜为了打击正白旗的势力,试图通过互换庄地的方式削弱苏克萨哈的影响力。然而,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位官员拒绝了换地的要求。鳌拜对他们极为恼怒,以“藐视上命”、“纷更妄奏”等罪名将三人判死罪。康熙帝虽年幼,但明白这三人并无大罪,只是触怒了鳌拜,因此只同意对三人进行鞭笞和没收财产的处罚。然而,鳌拜无视圣旨,执意将三人处死,并强行换地。

 康熙六年(1667年),索尼病逝。索尼临终前建议康熙帝按照顺治帝14岁亲政的先例开始亲政。七月,康熙正式亲政,但仍命四大臣辅助政务。苏克萨哈随后请求辞去辅政职位,希望前往遵化守护顺治帝陵寝。鳌拜利用这一机会,对苏克萨哈提出了心怀奸诈、欺藐幼主等罪名,要求将他处以极刑。康熙帝虽然已亲政,但仍无力保护苏克萨哈,最终苏克萨哈被处以绞刑,并遭到族诛。

 随着索尼的去世和苏克萨哈的被杀,四大辅臣仅剩遏必隆一人,且他性格软弱,难以制约鳌拜。鳌拜更加肆无忌惮,对康熙帝的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当时宫廷中的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鳌拜几乎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任意行使康熙帝的权威。

 康熙帝决心铲除鳌拜集团。他先将鳌拜的亲信调离京城,再以自己的亲信掌握京师的卫戍权。随后,康熙挑选了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在宫内秘密训练,以备不时之需。鳌拜误以为康熙沉迷于游戏,未对这些行动有所察觉。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康熙帝召鳌拜入宫。鳌拜毫无防备地前来觐见。康熙帝一声令下,事先训练好的少年侍卫们立刻将鳌拜制服。随后,康熙帝命议政王大臣等审讯鳌拜。根据审讯结果,鳌拜被指控犯有30条罪状,应处以革职、立斩。据白晋记载,鳌拜请求觐见康熙帝,展示自己为救康熙帝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康熙帝念及鳌拜的资历和战功,最终决定宽恕其罪行,改为监禁。

 不久之后,鳌拜在监禁中死去,其党羽或被处死或被罢黜。鳌拜的专权时期结束,康熙帝彻底掌握了政权。

 结语

 鳌拜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既是清朝开国功臣之一,也是历史上着名的权臣。尽管他的军事才能和对清朝的贡献不容忽视,但他在晚年滥用权力的行为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鳌拜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清朝初期政治格局变迁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