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战国风云再起:揭秘明智光秀的背叛与陨落
一、出身神秘
明智光秀的早年经历充满了坎坷与磨难。根据《明智军记》的记载,他原本是美浓国惠奈郡明智城的城主明智光纲的儿子。父亲早逝后,继任明智城城主和明智氏家督的是他的叔父明智光安。由于明智光纲是美浓国大名斋藤道三的属下,明智光秀年轻时便成为斋藤道三的侍从,并深受宠信。明智、斋藤两家曾结为姻亲,明智光秀论辈分是斋藤道三的外甥、织田信长之妻浓姬(斋藤归蝶)的表哥。
然而,天文二十四年(1555年),明智家在斋藤道三和其子斋藤义龙的战争中被义龙灭亡,明智光安被杀,明智家就此灭亡。这一家族悲剧迫使年轻的明智光秀开始了漫长的流浪生涯。在流浪期间,他不仅学会了诗、书、茶道等技艺,还积累了丰富的军事和政治经验。
逃出美浓国后,明智光秀四处流浪,最终来到了越前,效力于越前朝仓家。永禄八年(1565年)五月,足利幕府第十三代将军足利义辉在政敌三好家策划的政变中被杀,史称“永禄政变”。义辉的弟弟足利义荣被三好家拥立为新的将军,另一个弟弟足利义昭则被幕府的臣子细川藤孝等人救出,几经波折后前往越前朝仓家寻求帮助,但被朝仓家以实力不足为由拒绝。
同年七月,明智光秀再度出走,与足利义昭相遇后决定跟随他。足利义昭在寻求上杉家和武田家的帮助失败后,前往尾张的织田家寻求帮助。在明智光秀的说服下,织田信长终于同意帮助足利义昭上京夺回征夷大将军的职位。织田信长看中了明智光秀的才华,请求足利义昭让明智光秀以足利家臣的身份出仕于织田家。这一决定不仅使明智光秀得以重新进入政治舞台,也为他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在织田信长的支持下,足利义昭成功上京,并被正式任命为第十四代征夷大将军。明智光秀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色,逐渐赢得了织田信长的信任和重用。永禄十一年(1568年),织田信长命令明智光秀等人处理京都的政务,光秀因在死守本国寺中的出色表现,得到了织田信长的青睐。
二、血战本国寺
永禄十一年(1568年)九月七日,织田信长率领6万大军从美浓的岐阜城出发,沿途消灭了不表臣服的六角家,于九月二十六日顺利进入京都。为了稳定局势,织田信长在十月十八日留下家臣丰臣秀吉、明智光秀等人负责维持京都的政务,自己则返回岐阜继续指挥其他军事行动。
然而,京都的平静并没有持续太久。永禄十二年(1569年)正月五日,三好氏的武将三好政康见京都空虚,认为有机可乘,于是率军试图重夺京都的控制权。三好政康的突然袭击打乱了京都的防御部署,形势一度十分危急。
面对突如其来的威胁,明智光秀和其他织田家的近臣迅速组织起防御力量,在本国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据《信长公记》卷二的记载,明智光秀与织田信长的其他近臣在本国寺内坚守了一整天,抵挡住了三好政康的猛烈进攻。他们利用寺庙的地形优势,巧妙布置防线,不断击退敌军的攻势。
在这场血战中,明智光秀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意志。他不仅亲自指挥作战,还鼓舞士气,确保防守部队的士气不减。经过一天的激战,明智光秀等人终于等到了织田信长的援军抵达。援军的到来彻底扭转了战局,三好政康的军队被迫撤退,京都的危机得以解除。
三、平定义昭
元龟元年(1570年),织田信长与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昭签订《五条申诫书》,明确了双方的权力分配。这一协议旨在稳定京都的局势,防止内部冲突。明智光秀作为足利义昭政权的一员,同时也是织田信长的属下,共同管理京都的政务。四月,明智光秀得到了足利义昭的封赏,获得了京都下久世庄的支配权。这一封赏不仅是对明智光秀之前在本国寺保卫战中出色表现的认可,也是对其管理能力的信任。
同年,三好、朝仓、浅井三家在大坂本愿寺联手反抗织田信长,引发了“元龟战乱”。十二月,明智光秀被足利义昭任命为志贺郡宇佐山城的城将。接着在元龟元年(1571年),织田信长又授予明智光秀志贺郡的支配权,并任命他与织田家臣村井贞胜担任“京都代官”,继续负责京都的管理。第二年,因征讨延历寺有功,明智光秀受赏坂本新城,成为拥有5万石领地的大名。这一系列的封赏和任命,不仅提升了明智光秀的地位,也使他在织田信长的心目中愈发重要。
元龟二年(1571年),织田信长向足利义昭送上《十七条异见书》,痛斥其行为。足利义昭的行为已经严重威胁到织田信长的统治,两人的关系逐渐恶化。元龟四年(1573年,同年改元天正)二月,足利义昭号召幕府臣子进入近江(今坚田城)、石山城起兵。明智光秀首次以织田信长的将领身份对战前主足利义昭。在这次战役中,明智光秀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果断的决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