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战国风云再起:揭秘明智光秀的背叛与陨落(第2页)
在成功平定志贺郡足利义昭势力,稳住郡内的局势后,明智光秀攻入京都的上京,放火烧毁了支援足利义昭的京内町众屋舍及寺社。这一行动不仅打击了足利义昭的士气,也削弱了他在京都的影响力。最后,在朝廷的仲裁下,双方停战议和。尽管如此,这次战役标志着足利义昭的势力已经大为削弱,织田信长的统治地位更加稳固。
天正元年(1573年),织田信长先后消灭了朝仓、浅井家,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织田信长授命明智光秀为朝仓领地的代官,赴越前就任。同年,一向宗发动暴动,进攻越前。织田信长率3万余大军前往越前作战,明智光秀也随即出征。八月十五日夜里,明智光秀攻入龙门城,斩杀了本愿寺教众2000余人。这一行动有效地镇压了一向宗的暴动,维护了织田信长在越前的统治。由于在镇压一向宗暴动中的出色表现,明智光秀受封日向守,并被赐姓“惟任”。
四、平定丹波
天正三年(1575年)六月,织田信长写信给丹波国领主,要求他们配合明智光秀讨伐宇津家和内藤家。九月,明智光秀受命出兵丹波。十一月,明智光秀正式出兵天田郡黑井城。这次出征的目标是平定丹波国内的反叛势力,尤其是宇津家和内藤家。然而,天正四年(1576年)正月十五日,由于盟友波多野秀治的叛变,明智光秀的军队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被迫撤退,于正月二十一日回到了坂本城。这次出征的失败对明智光秀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也让他意识到了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盟友的可靠性和自身战略的重要性。
尽管初次出征受挫,明智光秀并未气馁。天正五年(1577年),他积极参与了一系列重要的战役,包括今福之战、天王寺之战、杂贺征伐战和信贵山城之战。这些战役不仅锻炼了他的军事才能,也增强了他在织田信长心中的地位。十月十六日,明智光秀再次回到丹波,这一次他更加谨慎和周密地制定了作战计划。
回到丹波后,明智光秀首先成功夺取并占领了丹波龟山城(今京都府龟冈市)。这一胜利不仅为他后续的军事行动奠定了基础,也极大地提升了士气。随后,明智光秀率军再次发起了平定战,逐步推进,占领了部分多纪郡。这一年,他最终占领了丹波东部至南部的大部分领土,为全面平定丹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天正七年(1579年)六月,明智光秀攻占了八上城,彻底平定了丹波。这一胜利不仅是对明智光秀军事才能的肯定,也是对他坚持不懈精神的回报。通过这次平定,丹波国的局势得到了稳定,织田信长的统治范围进一步扩大。
天正八年(1580年),织田信长正式将丹波一国册封给明智光秀,以表彰他在平定丹波过程中的杰出贡献。同时,明智光秀的助将兼好友细川藤孝则得到了丹后一国。
五、萌生叛意
天正十年(1582年),织田信长命明智光秀返回坂本,准备接待盟友德川家康的宴席事宜。这一任务看似平常,却成为明智光秀与织田信长之间矛盾激化的导火索。据耶稣会传教士弗洛伊斯在其《日本史》第五十六章中的记载,正在准备宴会时,信长召明智光秀进入一密室议事。在密室中,明智光秀对信长的一些决策表示不满并提出谏言。信长听后勃然大怒,站起来两度用脚踢向明智光秀。这一事件不仅严重侮辱了明智光秀的尊严,也加深了两人之间的裂痕。
受到这次羞辱后,明智光秀的内心萌生了叛意。他开始秘密策划如何推翻织田信长的统治。当年五月十七日,明智光秀本应准备出征,但计划似乎有所改变。二十六日,他从坂本出发前往中国地区,二十七日在爱宕山进行了祭神祈愿。这一天,明智光秀在爱宕山的祭神活动中祈祷成功,表达了他对即将进行的行动的坚定决心。
二十八日,明智光秀在威德院与里村绍巴等举行和歌会,作成了《爱宕百韵》。在和歌会上,明智光秀不仅展示了他文学方面的才华,还巧妙地询问了本能寺护城河的深度。这一细节显示了他已经开始为即将到来的行动做准备,暗中收集情报。当天晚上,明智光秀回到丹波龟山城,进一步筹划自己的反叛计划。
六、本能寺之变
天正十年(1582年)五月二十九日,织田信长抵达京都,下榻在本能寺。此时,织田信长的势力已达到顶峰,但他并未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叛变即将改变一切。六月一日晚,明智光秀率领1.3万人的军队从丹波龟山城出发,向京都进军。次日凌晨,明智光秀的军队渡过桂川,向士兵们下达了向本能寺进攻的命令,正式决定背叛织田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