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杨国忠乱政,安禄山蓄谋,大诗圣出镜(第2页)

 “那个让父亲忌惮的李林甫,不是都已经死了吗?”

 安禄山闻言,情不自禁地打了一个寒颤,脑海之中回想起之前和李林甫见面的一幕幕。

 安禄山深吸一口气,沉声道:

 “再等等!尔等不知道李林甫的厉害,老子可是心知肚明。”

 “那老贼虽然死了,保不准还在河北留了什么后手,就等着老子一头撞上去呢。”

 安庆绪哑口无言,心中极为不解。

 一个死人,怎么就能让自家老爹如此忌惮?

 安禄山目光投向西南,那是长安的方向。

 再等等。

 再给杨国忠一些时间,等杨国忠彻底清除了大唐所有李林甫的棋子。

 到那时,天下谁能挡我安禄山!

 大秦世界之中,扶苏微微吃惊。

 “这胡人,真要造反了!”

 秦始皇冷笑一声。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胡人造反,有什么奇怪的?”

 扶苏哑然片刻,沉吟道:

 “或许,不应该太信任胡人,至少不能让胡人独当一面。”

 秦始皇嗯了一声,淡淡道:

 “用当然可以用,但也需要制衡。”

 “像安禄山这般,一个人担任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掌控整个河北军政大权,简直就是国中之国。”

 “这般用人,若是不出事,那才叫见鬼了呢!”

 扶苏深以为然。

 大汉世界之中,刘邦啧啧作声。

 “这安禄山还真有点意思,竟然知道在起兵之前先收买人心。”

 “都说人不可貌相,谁能想到这么一个肥猪猡,竟能野心勃勃至此呢?”

 听着刘邦的锐评,群臣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还是萧何打破了沉默,开口道:

 “臣觉得,天道有常,臣子各行其是,君王垂拱而治,才是天道所愿。”

 “如安禄山和杨国忠这般奸佞,执掌大权,危害天道人伦,大唐如何不乱?”

 “唯似陛下这般圣人治世,大汉虽不如大唐富庶,却可长久也。”

 刘邦眉头顿时展开,朝着萧何竖起了大拇指。

 “老萧啊,你果然不愧是咱们沛县老兄弟里读书最多的,说话就是中听,朕喜欢!”

 说着,刘邦笑呵呵地看向金幕。

 “本来看到李隆基这小子的开元盛世,朕心里是真有点不舒服的。”

 “但现在嘛,也就那么回事!”

 “唉,就是苦了这些李隆基治下的大唐老百姓了。”

 贞观世界之中,李世民看着金幕,长久无言。

 大唐群臣,也是一个个表情非常凝重。

 任何一个人都能看出来,金幕视频之中的大唐发展到这一幕,乱局的苗头已经出现。

 而且,极有可能就是这个安禄山所引爆!

 房玄龄干咳一声,道:

 “陛下,臣觉得,任用胡人番将其实并无问题,但让一个胡人掌控如此巨大的权势,还是过分了一些。”

 群臣闻言,纷纷赞同。

 “咱们大唐的基业,确实也有许多胡人将军从中协助,帮大唐征战,并非所有胡人都不可靠。”

 “但不管是胡人还是汉人,都不应该获得如此重要的权力,在地方上完全无人可制衡。”

 贞观时代,名臣辈出。

 朝堂之上这些后世史书赫赫有名的人物,一眼就看出了真正的问题所在。

 没人制衡!

 一旦一个人掌控了无人制衡的权力,他的野心就会迅速的膨胀。

 绝对的自由,只能代表着灾难和毁灭!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

 “是啊。看来,朕有必要想个办法,加强一下将来的皇家教育才行。”

 这个念头,在李世民看这段视频期间,越发强烈,直至今日被说出口。

 大唐后世这些皇帝,明显缺乏足够的帝王教育。

 李世民准备以自己多年的治国经验,写一本仅供大唐后世皇帝、太子阅读的书。

 书名李世民都已经想好了,就叫做——

 《帝范》。

 金幕中,视频还在继续播放着。

 【各种各样诋毁朝廷的流言,在安禄山的纵容和支持下,疯狂在河北各地传播。】

 【这流言传播速度极快,以至于就连长安城之中的杨国忠都得到了消息。】

 画面之中,杨国忠急急忙忙,来到了李隆基的面前。

 “陛下,安禄山在河北蓄养军队死士,老臣觉得他这是要造反啊!”

 正在和杨贵妃一同赏景的李隆基闻言,顿时皱眉。

 “安禄山要造反?你可有什么证据?”

 杨国忠二话不说,立刻就拿出了一大堆的奏折。

 “陛下请看,这些全都是河北各地的官员,上奏章告发安禄山的折子。”

 李隆基随意翻了几张,就丢到一旁。

 “行了,朕知道了。回去做你的事情吧。”

 杨国忠面如土色,但依旧只能讪讪离开。

 杨贵妃站在一旁,见状不由好奇道:

 “陛下似乎早有预料?”

 李隆基鼻尖传来一阵香味,正是来自于杨贵妃身体,让他顿时感觉心情大好,便笑道:

 “这些个折子,全部都是杨国忠的党羽送上来的,朕是一个字都不会相信。”

 “再说了,安禄山不是爱妃的好儿子嘛,爱妃平日里也没少说他的好话。”

 杨贵妃闻言,顿时不由捂嘴娇笑,瞪了李隆基一眼。

 “陛下真讨厌,妾身还年轻着呢,哪里来的这么一个大胖儿子?”

 李隆基被杨贵妃这一眼弄得半边身子都酥软了,嘿嘿一笑,搂住了杨贵妃的腰肢。

 “好好好,咱们不要这个又老又胖的儿子,咱们自己造一个又白又胖的好儿子!”

 【杨国忠对安禄山的警惕和弹劾,在李隆基看来,这只不过是两名臣子之间相互的争权夺利罢了。】

 【李隆基并未采信杨国忠的话,因为他需要一个人来制衡杨国忠,安禄山这位手握重兵的臣子就是最好的选择。】

 【话虽如此,李隆基依旧保持着一定的警惕,于是便下旨让宦官辅趚琳去见安禄山,打探河北情报。】

 【不想,辅趚琳到了河北,接受了安禄山大笔金钱的贿赂,回京之中极力称赞安禄山的忠心。】

 【但杨国忠依旧不死心,又对李隆基声称,安禄山心存反志,如果李隆基召安禄山来长安,安禄山肯定是不敢来的。】

 【于是李隆基便发出圣旨,召安禄山前往长安述职。】

 画面之中,安禄山坐着马车,在一众护卫的簇拥下,缓缓靠近了华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