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李治对窦漪房肃然起敬,司马迁私自写史记的事情暴露了!
西汉世界中,看着辕固倒地,朝堂中不由发出一阵惊呼。
“辕师!”
“辕师祖!”
这些惊呼,自然都是来自于在场的儒家子弟们。
这里可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武帝时间线,辕固作为大儒,徒子徒孙并不少。
如今汉武帝已经宣布不再禁止诸子百家,允许任何流派参加科举。
但儒家依旧还是能凭借着之前在朝堂上的根基,以及人数上的绝对优势,占据着朝堂上超过一半的位置。
这还是汉武帝这些年有意打压之下的结果。
刚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会,朝堂上只有两种人。
一种是儒家士人。
一种实际是法家,但名义上也是儒家的士人。
现在法家再度自立,黄老重新兴起,再加上其他学派也偶尔有人能考中进士。
朝堂上儒家依旧独大,却已经有了百家共抗儒家的趋势。
汉武帝淡淡道:
“又没死,你们别这么激动。”
他话音刚落,金幕之中九岁的太子刘彻就大叫了起来。
“死、死人了?”
刘彻表情煞白。
作为从小在宫里成长的皇子龙孙,他是真没见过死人。
更何况,还是这种激战后的死人!
刘启脸色一变,立刻对刚刚找来的御医道:
“上去看一下!”
老虎已死,御医自然没有什么顾忌,赶紧奔进去给辕固把脉。
“陛下,辕固并未死,只不过是受伤加上年老,暂时昏迷。”
刘启松了一口气,摆了摆手。
“那就赶紧送去医治吧。”
这场闹剧至此结束。
画面一转,窦漪房和刘启母子坐在寝殿中,单独谈话。
窦漪房平静地看着刘启。
“皇帝,先皇走之前,让老妇照看着你。”
刘启忙道:
“母后说话何必如此生疏?您是朕的亲娘,自然有资格管教儿子。”
窦漪房叹了一口气,道:
“皇帝,你早就长大了,老妇也不愿意管这些事情。”
“你之前用晁错,各种打压黄老,老妇不也没说过什么吗?”
刘启忍不住道:
“既如此,母后这一次为何要如此坚决地阻止辕固入宫呢?”
在刘启原先的
想法中,窦漪房是自家亲娘,对这件事情最大的可能性应该是装聋作哑,选择默认。
所以刘启才敢来个先斩后奏。
可他万万没想到,窦漪房居然亲自派人拦路,还摆出了要弄死辕固的态度。
这还是那个自家的亲娘吗?
看着疑惑的刘启,窦漪房又一次叹了一口气,露出了深深的失望表情。
“皇帝,你和先皇相比,最大的缺点就是太急躁了!”
“晁错的死,难道还没有给你一点警示吗?”
听着窦漪房毫不留情的喝斥,刘启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
“母后,朕已经吸取教训了,朕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
“不会?”窦漪房厉声道:
“那今天的辕固是怎么回事?”
“我问你,七国之乱你是平定了,但你确定其他的诸侯国就一定忠心耿耿吗?”
“你确定整个朝廷就一定都在你的掌控之中吗?”
“周亚夫,他现在还是丞相,你废了他一直支持的刘荣,你觉得他心里就对你一点意见都没有吗?”
听着窦漪房这一连串的质问,刘启冷汗连连。
他突然发现,自己好像真的又犯了之前晁错削藩时候的毛病。
步子迈的太大了!
周亚夫还没除掉,功臣集团的势力一如既往的强大,甚至更加强大。
这个时候可没有像吴王刘濞那样强大的诸侯王在外面作为牵制了!
若是周亚夫想要造反,以功臣集团的实力,恐怕……
刘启越想,越是满头大汗。
“明白了?”窦漪房的声音缓缓传来。
“明白了!”刘启重重点头,道:“必须要除掉周亚夫,才能召儒家和法家的人进宫!”
窦漪房看着刘启,脸上又一次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这一次,她的失望比之前更甚。
“回去吧,皇帝。”
“今天的事情就到此为止。”
“今后,不得我同意,任何儒家、法家之人不得进入皇宫之中!”
刘启如蒙大赦,赶忙离开。
贞观世界之中,李世民看了一眼李治。
“看明白了吗,治儿?”
李治若有所思,过了好一会才道:
“似乎明白了一些。”
李世民道:
“明白了什么?”
李治
道:
“儿臣觉得,刘启应该是打算在除掉周亚夫之后就让儒家和法家进宫,可是……”
“历史书上,似乎刘启并没有这么做。”
李世民微微点头,道:
“那你只是看懂了一半。”
“刘启的确不是什么真正的明君,所谓的文景之治,无非也就是沾了他父亲汉文帝,还有母后窦漪房的光罢了。”
“啊?”李治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他没想到,自家父皇竟然对“文景之治”中的汉景帝评价这么低!
文景之治可是华夏历史上大一统朝代的第一个盛世啊。
李世民淡淡道:
“朕为什么说刘启不是真正的明君,是因为他明明已经吃过一次亏了,竟然还是没有发现之前自己是为何失败的。”
“朕问你,刘启第一次任用晁错代表的儒、法两家,为何会失败?”
李治知道这是又进入了最熟悉的考较环节了,立刻就打起来十二分的精神,认真地思考了一会,才道:
“刘启太高估了他对大汉军队和朝堂的掌控力了,周亚夫为首的功臣集团才是军队朝堂的实际掌控者。”
李世民嗯了一声,随口问道:
“所以辕固入宫这一次,军队和朝堂就归刘启掌控了吗?”
李治愣了一下,脑海之中灵光一闪,失声道:
“也没有!”
李世民笑呵呵地开口:
“没错,当然没有。”
周亚夫都还在丞相的位置上好好坐着呢。
用脚趾头想也知道,有周亚夫在,刘启想要掌控军队和朝堂就是一个伪命题。
李治终于明白了过来。
“所以刘启再度任用儒、法两家,事实上还是会在周亚夫等功臣集团面前碰一鼻子灰。”
“太后窦漪房之所以突然出手,不是因为想要打压刘启,而是因为要挽救刘启!”
李世民露出欣慰的表情。
“治儿,你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
“窦漪房是刘启的亲娘,她当然要救刘启。”
李治心中的所有思路,在这一刻彻底融会贯通了。
刘启将辕固弄进东宫当皇太子刘彻的老师,看似并没有第一次任用晁错当御史大夫负责削藩那么大张旗鼓。
问题是,人家功臣集团经历过晁错的事情后,早就已经有防备了!
一看你刘启这个小动作
,人家哪里还不知道刘启贼心不死?
上一次,周亚夫就狠狠地教训了刘启一顿。
这一次,周亚夫再出手,那就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在了。
第一次周亚夫出手成功了,他升职当了丞相。
由于刘启第一次投降的缘故,功臣集团的势力就算不变得更强,也不可能比之前更弱。
那么,第二次周亚夫出手,获胜的几率依然是无限大的。
问题就来了。
如果第二次周亚夫还赢了,刘启能拿什么给周亚夫?
周亚夫论官职是丞相,论爵位是万户侯,都是人臣的极致了。
刘启输了第二次,还有什么筹码能打动周亚夫?
答案是没有。
既然没有筹码能打动周亚夫,那第二次获胜的周亚夫还会留着刘启吗?
结果只有两个。
第一,周亚夫直接篡位。
从理智分析,周亚夫不会选择这条路。
周亚夫是功臣集团的领袖不假,但功臣集团总体还是忠于大汉的,不可能允许周亚夫篡位。
而且七国之乱是被平定了,但汉朝并没有废除诸侯国制度,外面依旧还有一大堆诸侯王,实力最强的诸侯梁王刘武更是恨透了周亚夫。
所以如果周亚夫真的干掉刘启选择篡位,成功的可能性也是零。
那就只有第二种结果。
周亚夫效仿当年自家老爹周勃,废掉刘启,从诸侯王之中再选一个新的皇帝!
当年功臣集团能诛杀吕氏废掉后汉少帝,现在功臣集团的第二代们也能诛杀窦氏外戚,废掉汉景帝刘启!
周亚夫当年也是诛灭诸吕的参与者,再做一遍,那绝对是驾轻就熟。
所以,窦漪房才会出手。
窦漪房出手,赶走辕固,教训刘启。
周亚夫为首的功臣集团自然也就无话可说,当做无事发生。
如果窦漪房不出手,听之任之。
周亚夫为首的功臣集团发动政变废黜刘启,必然会立刻进入倒计时。
想通了其中关节,李治脑海中莫名其妙地浮现出了一句华夏父母教育孩子的俗语。
打是亲,骂是爱!
这句话用在辕固这件事情上,竟然显得如此贴却。
李治呼出一口气,注视着金幕。
所以父皇才说,汉景帝刘启远不如其父汉文帝刘恒,更不是什么明君。
连吃一堑长一智都做不到,算什么明君?
若不是有老母亲窦漪房坐着,刘启这个皇帝,也就当到头了!
那刘彻更不必说了。
这样说来,没有窦漪房,就没有汉武帝刘彻,华夏就少了一位名震古今的千古大帝。
李治看着金幕中窦漪房苍老的面容,顿时肃然起敬。
这位老太太,真不愧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
真是,了不得啊!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辕固被赶出宫后,刘启终于绝了领儒、法两家再度进入朝堂的想法。】
【他专心地投入了和周亚夫的对抗中。】
【周亚夫虽然是第二代功臣集团的领袖,但他行事霸道,功臣集团其中许多人对周亚夫本来也颇为不满。】
【在确定了刘启确实接受教训不再和儒法两家搞在一起之后,功臣集团中某些想要取代周亚夫丞相之位的人,开始暗中配合刘启对周亚夫的清洗。】
【在里应外合之下,很快“王信封侯”和“匈奴降将封侯”两件事情先后爆发。】
【因此为由,周亚夫不得不辞去相位。】
【但刘启并没有想要放过周亚夫,又让人以周亚夫儿子受贿为由将周亚夫关入大牢进行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