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李治对窦漪房肃然起敬,司马迁私自写史记的事情暴露了!(第2页)

 【周亚夫自知绝无幸理,在狱中绝食五日而死。】

 镜头的最后,是周亚夫憔悴干瘦,饿死于狱中的尸体。

 看到这里,刘邦也是忍不住摇头。

 “哼,这个刘启,做事真是毛糙,蠢死了!”

 刘恒也是皱起眉头,跟着父皇一起摇头。

 “多好的机会,怎么就这样子草率处理了呢?”

 金幕中描述周亚夫的死,虽说也就这么几句话,但已经足够让刘恒推断出整件事情的缘由了。

 周亚夫该死吗?

 该!

 作为功臣集团的领袖,周亚夫在七国之乱中把刘启耍得像个孙子一样。

 这种大臣,对刘启老爹刘恒来说,自然死有余辜!

 但以周亚夫特殊的地位,他本可以死得更有价值一点。

 既然功臣集团之中有人陷害周亚夫,那刘启完全可以借机鼓动,让周亚夫和陷害之人来一个内讧!

 功臣集团新老领袖的内讧,绝对是一件能影响整个功臣集团内部的大事。

 刘启作为皇帝,有能力将这个内讧放大到极致,让功臣集团从此土崩瓦解




 就算能力不够,至少也能利用周亚夫狠狠地打击一番功臣集团,夺回一定的权力。

 可刘启怎么做的?

 他竟然直接就把周亚夫搞死了。

 这样一来,周亚夫是死了,可功臣集团也没有伤筋动骨啊。

 无非就是换个功臣集团的其他人当丞相罢了。

 这种做法有什么意义?

 作为一个政治家,杀人泄愤是最蠢、最下乘的。

 找机会彻底摧毁政敌的势力,让自己借此获得更多权力,这才是最高明、最上乘的!

 可惜,刘启完全不懂这个道理!

 刘邦叹息一声。

 “刘恒啊,你教育孩子的本事真不太行。”

 刘恒只能无比羞愧的请罪,一句推脱的话都说不出来。

 事实就在眼前。

 这刘启,的确不行!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周亚夫死后,功臣集团一度提高警惕,担心汉景帝刘启又会三度启用儒、法中人替代黄老学说。】

 【但在窦漪房的严厉压制下,刘启终于听话了。】

 【《黄帝》《老子》这两本黄老学派的着作,成为了教授太子刘彻和宫中诸多皇子,乃至外戚王氏、窦氏诸多族人的最高着作。】

 【这终于让功臣集团放下心来,相信刘启不会再掀起什么波澜。】

 【作为政治交易的一部分,功臣集团通过太后窦漪房,默许刘启让卫绾、王臧两名儒者成为太子刘彻的老师团成员,偶尔教授一番刘彻儒家之道。】

 金幕中开始出现刘彻在两名儒者老师教授下,认知儒家各种经典的画面。

 事实上,黄老学派的宗旨“无为而治”注定了它并不是一个具有强烈排他性的治国思想流派。

 早在汉高祖刘邦时期,刘邦就曾经祭祀过孔子,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祭祀孔子的大一统王朝皇帝。

 此外,刘邦还特地派人前往鲁国旧地聘请大儒出山,作为西汉朝廷博士。

 包括帮助西汉定下礼仪规章制度的,也是大儒叔孙通。

 当时主政的萧何、曹参等人都是黄老学派的拥趸,也都没有在这些事情上表示反对。

 无为而治,本就是顺其自然。

 儒家、法家乃至其他别的流派,只要是自然而然发展起来的,黄老学派并不会去干涉。

 至于刘启为啥会接连迎来黄老学派的攻击,那当然是刘启自己


的问题。

 他种种行为上来就表明态度,要掘了黄老学派的命根子,铲除和黄老学派共生共荣的功臣集团。

 刘启都亮刀子了,人家难道还不能为了自保进行反击吗?

 总不可能就这么忍气吞声,任凭刘启打压,然后一个个被免官降职甚至流放边疆,屈辱死去吧。

 狗急了还要跳墙,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功臣集团是刘启的臣子不假,但不是任凭刘启宰割的奴隶!

 刘启的失败,就在于他太急于求成了。

 很有讽刺性的一个事情是,刘启孜孜不倦想要寻找用来替代黄老学派功臣集团的答案,就藏在黄老学派两部最高经典《老子》第六十章的一句话中。

 【治大国,若烹小鲜。】

 烹饪是一件非常考验火候、耐心以及判断力的事情。

 太急,不行。

 太缓,不行。

 必须要找准时机,适时而动,才能烹饪出足够鲜美的佳肴。

 刘启必然诵读过这句话不下百遍,却从未真正意识到这短短七个字背后的真义。

 又或者说,道理他懂了,可他做不到,不能知行合一。

 所以刘启在和黄老学派功臣集团的对抗中,注定是一个失败者。

 好在,刘启的急躁也并不是没有好处的。

 或许是因为刘启一辈子做什么事情都很急躁的缘故,他的人生也结束得很急躁。

 在周亚夫死去之后仅仅两年多,在位十六年、四十八岁的刘启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死了。

 画面中,刘启咽气在龙床上。

 龙床旁边,十六岁的太子刘彻在祖母窦太后和生母王皇后的注视下,接任成为了大汉朝的下一任皇帝。

 【刘彻波澜壮阔,又充满了争议的皇帝之路,由此开启。】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心中也不免有些激动。

 【秦始皇嬴政:呵呵,终于能看到一位千古大帝的成长历史了。】

 【唐太宗李世民:朕也很期待金幕对汉武帝的解读。】

 【光武帝刘秀:虽然在史书上读过,但司马迁的《史记》还是过于简略了一些,如今总算能借助金幕得知汉武大帝时代的风貌。】

 看到这里,西汉世界之中,汉武帝刘彻心中一震。

 “史记?”

 “司马迁竟然在私自撰写历史书?”

 在场的其他人也都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写史书,的确是华夏古来有之的传统。

 过去的华夏史书,都是由官方史官来完成的。

 刘据定了定神,忍不住道:

 “司马迁如今是大汉太史,应该是他利用这个身份来写的史书吧?”

 汉武帝表情冷然,缓缓道:

 “大汉,可没有这种史书!”

 汉朝,终究是一个起家于泥腿子的朝代。

 而汉朝主政的黄老学派,讲究的又是无为而治,在写史书这方面并不上心。

 汉朝的史官,其实就是一个摆设。

 司马迁作为太史,平日里的任务无非就是维护一下汉朝搜集到的前朝史书。

 汉武帝从来就没有给过司马迁写本朝史书的任务!

 汉武帝立刻下令。

 “来人,去把司马迁找来!”

 很快,一名身材瘦削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臣司马迁,见过陛下。”

 汉武帝看着面前的司马迁,冷冷地开口道:

 “你竟然私自撰写史书?”

 司马迁明显露出了愕然的表情,但很快他明白了什么,看了半空中的金幕一眼,又变成了释然。

 “陛下应该是从金幕中得知的吧?”

 “如此看来,臣写的史书,终究还是在后世流传了。”

 汉武帝勃然大怒,直接拍了桌子。

 “朕问你,是谁给你的勇气,让你在没有朕同意的情况下私自撰写史书!”

 在之前发弹幕和历朝皇帝们交流的时候,汉武帝就隐约察觉到了一些端倪,但并未放在心上。

 直到今天被刘秀一条弹幕道破《史记》的存在,这位千古大帝才明白过来。

 汉武帝真正生气的并不是私自撰写史书这个点。

 汉武帝怀疑的是,正是因为司马迁的这本《史记》,才让汉武帝本人被列入盘点败家子系列中,成为了这部视频的主角!

 “司马迁,回答朕的问题!”

 听着汉武帝怒气冲冲的质问,司马迁沉默片刻,叹了一口气,将实情说出。

 “是家父的遗愿。”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朝的上一任史官。

 司马家族早在周朝时期就已经是周天子的太史了,可以说是非常纯正的史官家族。

 司马谈有感于汉朝史书凋零的现实,自认为有负司马氏史官家族的传承,引以为憾。

 临死前


,司马谈叮嘱司马迁一定要写一部真正的史书出来。

 司马迁被父亲的话所激励,在父亲死后接任太史,便利用这个官职的便利开始搜集各种资料,打算撰写一部属于汉朝,包含了所有西汉记载历史的史书!

 司马迁并不傻,他知道这种行为绝对不可能被汉武帝所容忍。

 一直以来,司马迁都是小心翼翼,悄悄地做这件事情。

 好在西汉本身对史书并不看重,太史这个职位更是属于无人问津的闲职。

 故而这些年来司马迁撰写史书的行为完全没有被人发现。

 直到今天。

 汉武帝听完司马迁的解释后,大怒道:

 “你这是欺君,朕要杀你全家!”

 司马迁闭上眼睛,露出遗憾。

 “臣无话可说。”

 怎么能不遗憾呢?

 他的《史记》,只不过才刚刚写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啊。

 既然被发现了,《史记》的结局自然也就是所有手稿被付之一炬,再也无人能得知。

 就在这个时候,刘据突然开口道:

 “父皇且慢!”

 汉武帝怒视刘据,喝道:

 “怎么,你要给这个犯下欺君之罪的家伙求情?”

 刘据深吸一口气,正色道:

 “父皇,儿臣并不是想要给司马迁求情。”

 “但儿臣觉得,单单凭借一条弹幕就诛杀司马迁,未免过于武断。”

 “不如请父皇发条弹幕,问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再做决断也不迟。”

 汉武帝闻言,也是顿了一下。

 刘据的处理办法其实是没错的。

 了解事情真相再做决断,本来就是一个帝王最基本的素质。

 汉武帝只不过是因为过度沉溺在被列入败家子盘点的恼怒中,急于找到一个背锅的家伙。

 这才短暂失去理智,盯上了司马迁。

 几秒后,一条弹幕发出。

 【汉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司马迁这个家伙写的史书,有没有说朕的坏话?】

 汉武帝的这条弹幕发出去之后,金幕上突然就没了其他弹幕。

 这种情况汉武帝见过很多次。

 那就是,历朝历代的皇帝们都陷入思考。

 【宋太祖赵匡胤:@汉武帝刘彻,太史公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是华夏瑰宝,你别因为这个杀了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