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李隆基献策,张骞归来,霍去病首度参军!(第2页)

 “咱们扶持阿里派打压诸圣派,表面上却做出一个公正裁决者的身份,偶尔救一下诸圣派,免得诸圣派被彻底打压到崩盘。”

 “如此一来,就能维持住一个总体的平衡,让这两派一直激烈地斗争下去了。”

 李隆基并不知道,他说的这个,其实和历史上某个人类最大的殖民帝国——大英帝国对殖民地的治理方式是一毛一样的。

 武则天沉吟半晌,越想越觉得这个办法好用。

 阿里派虽然是少数人口,但不管怎么说也是当地土着。

 他们对当地的了解和掌控,肯定是远胜于万里之外中原派来的武周官员。

 在武周军队的保护和支持下,阿里派的确是可以短时间内稳定局势的。

 武则天咳嗽一声,开口道:

 “你得这个办法看起来是治标不治本,总不可能让这两派一直斗下去吧?或许什么时候就会玩脱了。”

 李隆基笑呵呵地开口道:

 “只要大周的官员们秉持着遇事绝对不出面,只让当地人去做当地事情的原则,孙臣认为是永远不会玩脱的。”

 “当然皇祖您担心的情况也是很对的,所以在遥控这两派互斗的同时,咱们就可以在当地传播咱们的华夏文明了啊。”

 “孙臣举个例子,就说儒生吧。只要任何一个教派的人愿意成为儒生,那么大周朝廷就会庇护他。”

 “儒生可以获得税收上的优惠,可以在提拔的时候优先,可以选择其中优秀者入中原乃至洛阳大周朝廷任职等等。”

 “有这些好处在,相信一定会有一部分人慢慢成为儒生,也就是华夏文明的一员。”

 “咱们一边看着阿里派和诸圣派斗,一边慢慢发展儒生,用华夏文明同化他们。”

 “等时机一到,就可以一鼓作气将这两派全部搞定了。”

 “嗯,也未必。或许随着中亚儒生越来越多,这两派就会在咱们华夏文明的强大同化之下,自然而然地融入华夏了。”

 武则天听到这里,彻底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

 “武隆基啊,你小子果然是一个有主意的!”

 “很好,从今天开始,中亚道的事情你来负责,三省六部那边都会配合你的行动!”

 李隆基赶忙道:


 “皇祖,这不是由姑姑来负责的事情吗?”

 “孙臣害怕姑姑会生气。”

 武则天一声冷笑,道:

 “朕才是大周皇帝,朕让你做,你就给朕老老实实的做!”

 李隆基一脸无奈地答应了下来。

 起身时,李隆基的视线和狄仁杰对碰了一下。

 狄仁杰平静地看着李隆基,似乎要看穿李隆基心中真正的想法。

 李隆基对着狄仁杰露出一个笑容,然后就移开了目光。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卫青击溃匈奴右贤王的大胜,给了整个西汉王朝所有人极大的信心。】

 【曾经匈奴帝国施加在西汉王朝所有人心中的阴霾,在这一刻似乎已经彻底消失。】

 【西汉从百姓到朝堂,所有人的自信心都起来了。】

 【他们不再将匈奴视为一个可怕而难以战胜的敌人,而是将其视为一个迟早会在大汉的打击下崩溃的腐朽政权。】

 就在这个时候,两名风尘仆仆的男子回到了长安城。

 他们来到了大行官署,对着守门的士兵们出示了自己的身份信物。

 “我乃陛下十二年前派往大月氏的使者张骞,如今归来复命!”

 士兵们惊讶地看着蓬头垢面的张骞,还有他身边那名如同奴仆一般的匈奴人,拿着信物进去了。

 很快,大行李息就亲自来到了官署门口,仔细甄别之后,露出了无比震惊的表情。

 “张骞兄,想不到你竟然还在人世!”

 张骞苦笑一声,道:

 “内里诸多辛苦,不足为人道也。”

 李息请张骞两人进入大行官署之中就座,随后问道:

 “不知这些年,张骞兄究竟经历了什么?”

 听到这个问题,张骞不由陷入了回忆。

 在和军臣单于的交谈不欢而散后,张骞和一百多名随从就成为了俘虏,被匈奴人监视居住。

 那时候匈奴对汉朝还有一个俯视的心态,自认为是草原大国,而且军臣单于本身也想拉拢张骞,所以并没有太过为难他。

 张骞和一百多名随从平日里的生活待遇固然算不上太好,但起码也不会忍饥挨饿。

 这样的软禁生活,一过就是整整十年。

 十年时间里,军臣单于每隔一段时间就派人前来,威逼利诱各种方式劝降张骞。

 但张骞一直都不为所动,实在话不投机就直接一句话:

 “我乃大汉使者,尔等尽可辱我杀我,我绝无背弃大汉之理!”

 直到一件事情的发生,让事情发生了转机。

 围绕着争夺单于大位,匈奴漠南王庭之中爆发了激烈的争斗。

 在这样的争斗中,负责看守张骞的匈奴士兵们也不可避免地卷入,看守力度变得空虚。

 张骞等人找到了机会,几乎是和战败的左贤王于单前后脚逃离了匈奴漠南王庭。

 当时逃离漠南王庭的匈奴人非常多,刚刚夺取权力的伊稚斜急着诛杀于单等主要政敌,压根没心思去理会张骞这么一个无足轻重的汉朝使者。

 众人逃离之后,许多人都希望能返回西汉。

 但张骞坚持认为,皇帝刘彻之前给他的任务是联络大月氏,这个任务还没完成呢。

 于是张骞力排众议,带着被囚禁了整整十年的百余名随从,继续踏上了西行之路。

 但在张骞被软禁于匈奴期间,西域的形势已发生了变化。

 月氏的敌国乌孙,在匈奴支持和唆使下西攻月氏,月氏人被迫从伊犁河流域继续西迁,进入咸海附近的妫水地区,征服了大夏,在新的土地上另建家园。

 张骞想要见到月氏王,就必须要继续往西行走更远的距离。

 这一切困难都没有击倒张骞,他坚定地继续向西。

 众人一路经过车师国,由于西边已经是匈奴盟友乌孙的地盘,在离开车师国后张骞折向西南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直达大宛。

 这是一次极为艰苦的行军。

 大戈壁滩上,飞沙走石,热浪滚滚。

 葱岭高如屋脊,冰雪皑皑,寒风刺骨。

 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

 加之匆匆出逃,物资准备又不足。

 张骞一行风餐露宿,备尝艰辛。

 干粮吃尽了,就靠善射的匈

奴人向导堂邑父射杀禽兽聊以充饥。

 不少随从或因饥渴倒毙途中,或葬身黄沙、冰窟,献出了生命。

 张骞到大宛后,向大宛国王说明了自己出使月氏的使命和沿途种种遭遇,希望大宛能派人相送,并表示今后如能返回汉朝,一定奏明汉皇,送他很多财物,重重酬谢。

 大宛王本来早就风闻东方汉朝的富庶,很想与汉朝通使往来,但苦于匈奴的中梗阻碍,未能实现。

 张骞的意外到来让大宛王非常高兴,张骞的承诺更使大宛王动心,便答应了张骞的要求。

 大宛王在热情款待了一番张骞后,派了向导和译员将张骞等人送到康居,康居王又遣人将他们送至大月氏。

 张骞本以为抵达大月氏后,接下来的剧情就是大月氏定下盟约,大家一起夹击匈奴。

 但万万没想到,事情压根不是这么一回事。

 大月氏人征服了大夏后,由于新的国土十分肥沃,物产丰富,并且距匈奴和乌孙很远,外敌寇扰的危险已大大减少,改变了态度。

 当张骞向他们提出建议时,他们已无意向匈奴复仇了。

 加之,他们又认为汉朝离月氏太远,如果联合攻击匈奴,遇到危险恐难以相助。

 如此种种,大月氏王和五部首领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张骞等人在月氏逗留了一年多,但始终未能说服月氏人与汉朝联盟夹击匈奴。

 张骞在尝试了几乎所有努力后,见事情依旧无法成功,只能选择动身回国。

 归途中,张骞为避开匈奴势力,改变了行军路线。

 他计划走塔里木盆地南部,昆仑山北麓的“南道”,从莎车,经于阗、鄯善,通过青海羌人地区后归汉。

 但让张骞没有想到的是,匈奴人的势力此刻已经渗透到了青海地区,当地羌人也已沦为匈奴的附庸。

 在羌人的通风报信下,张骞等人再次被匈奴骑兵所俘,又送到了匈奴王庭。

 伊稚斜见到张骞后,倒也没有为难张骞,可也没有把张骞放走,而是继续像军臣单于一样,将张骞扣留在王庭一年多。

 没想到,新的转机很快又出现了。

 卫青大破右贤王的消息传来,匈奴王庭内人心浮动。

 伊稚斜表面上说不怕卫青,但内心之中却慌得要死,急急忙忙带着王庭主力北撤。

 在这个过程中,张骞再度找到机会,和向导堂邑父两人在某个夜晚悄悄逃离。

 此时匈奴大部队朝北走,张骞、堂邑父一路往南自然是碰不到什么匈奴军队了。

 终于,他们顺利地抵达了汉朝边关,凭借着张骞随身携带的使者文书、引信成功进入了汉朝领地,一路抵达长安。

 这一天,距离张骞当年离开长安,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三年。

 当年一同出行的百余人,只有张骞和匈奴向导堂邑父两人最终归来。

 那个二十六岁意气风发的年轻使者,如今已经是年近四十,饱经风霜的中年男子。

 听着张骞的陈述,李息也不由被触动了,感慨道:

 “张骞兄,你的经历竟然如此离奇,实在是让人意想不到。”

 “你的家人如今还在长安,我会派马车送你回去和他们团聚。”

 “等会我便亲自进宫,向陛下禀报此事!”

 皇宫中,听完了李息的汇报后,刘彻也动容了。

 “张骞竟然还活着?”

 当年派张骞出使后一直没有消息传回,刘彻心中早就认定张骞等人已经死在路上了。

 第二天,刘彻立刻召开朝会,当众召见了张骞和堂邑父。

 在详细地询问了一番张骞过往的经历后,刘彻再度动容。

 “张骞啊,朕是真的没想到,真的没想到啊!”

 “你竟然有了这么一段如此精彩,如此可歌可泣的事迹。”

 在场的文武百官们听得一个个也是心潮澎湃。

 没有人怀疑张骞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