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瑶乐于乐公子

第919章 统一大业——蜀灭

瑞朝另一路大军在郭汾阳的率领下强攻夔州,守将高彦俦战败,闭牙城拒守,判官罗济劝他撤走,高彦俦说:“我以前不能守住秦川,今又撤退,虽然皇上不杀我,我有何面目见蜀人呢!”又劝他投降,高彦俦不肯,于是自焚而死。

 蜀地昔日雄师如今溃不成军,将星陨落,帅旗倒戈,无数英勇之士或沦为俘虏,或血染疆场,悲壮之气弥漫四野。孟昶独坐幽暗的殿堂,眉宇间锁着化不开的愁云,他环视左右,目光中满是对时局的无奈与苍凉。

 此时,老将石頵挺身而出,声如洪钟,建言献策:“陛下,瑞军虽势如破竹,然远道而来,必难持久。我军当聚拢残兵,固守城池,以待其力竭之时,或可觅得转机。”言罢,石頵眼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仿佛能穿透重重阴霾,望见胜利的曙光。

 然而,孟昶闻言,只是轻轻摇头,一声长叹,如秋风扫过落叶,凄凉而无奈:“朕与先帝,以温情厚意,锦衣玉食,养育士卒四十载,本望其能为国尽忠,护我蜀地安宁。岂料一旦外敌入侵,竟无一人能挺身而出,向东发一矢以卫家国。如此,即便有心坚守,又有何人能担此重任,共守这风雨飘摇的江山呢?”

 言毕,孟昶的目光转向了一旁静默的李昊,这位曾经的文臣,此刻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他缓缓接过孟昶递来的笔墨,心中五味杂陈,却知大局已定,唯有顺应天命。于是,他提笔蘸墨,字字沉重,写下了一封投降的表章,字里行间,既有对故国的深情眷恋,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妥协。

 随着表章的送出,蜀地的命运似乎已尘埃落定。昔日繁华的国度,在历史的洪流中缓缓沉沦,只留下一段段悲壮的故事,在民间口耳相传,成为后人口中永恒的叹息。而蜀国的灭亡,也成为了那个时代不可磨灭的印记,提醒着后人:在风雨飘摇之际,唯有团结一心,方能守护住心中的那片净土。

 自瑞军铁蹄踏破蜀地尘烟,至孟昶君王黯然卸甲,日月轮转间,不过匆匆六十日,仿佛是历史长河中一抹仓促的涟漪。昔时,李昊,曾以锦绣文章妆点前蜀王衍翰墨之林的学士,其笔下曾流淌着对帝王功业的颂扬。然王衍之败,如秋风扫落叶,凄凉之际,李昊亦提笔挥就降书,字里行间,尽是无奈与屈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