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章 统一大业——蜀灭(第2页)
岁月悠悠,世事如梦,谁曾想,历史竟会如此惊人地重演。当孟昶的江山也摇摇欲坠,面临同样的抉择之时,李昊再次被推向了风口浪尖。他,这位昔日的文士,如今不得不再次拾起那沉重的笔,为孟昶的国祚画上一个不完美的句号。降表之上,字字泣血,是他对故国深情的告别,也是时代洪流下个人命运的悲歌。
夜幕低垂,蜀地的月色似乎也染上了几分凄清。不知是哪位心有灵犀的蜀中百姓,趁着夜色,悄然在李昊府邸的朱门之上,用指尖轻触,留下了一行令人唏嘘的字迹——“世修降表李家”。这行字,如同锋利的刻刀,在静谧的夜晚中划开了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既是对李昊个人命运的讽刺,也是对整个蜀地风雨飘摇、屡遭外侮的深深哀叹。
此事迅速在蜀中传开,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纷纷的笑谈,却也是笑中带泪,苦涩难言。人们或嘲讽,或同情,但更多的,是对这乱世之中,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的无奈感慨。李昊,这位才华横溢的学士,就这样被历史的洪流卷入了漩涡之中,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注脚,一个让人唏嘘不已的故事。
在孟昶被迫向大瑞俯首称臣的那一刻起,命运的洪流便将他卷入了无尽的离愁与别绪之中。自那繁华似锦的成都城起程,北上幽州的漫漫长路,不仅是一条地理上的迁徙,更是心灵深处难以言喻的漂泊。
晨曦微露,成都的街头巷尾已是一片哀声四起。数万百姓,不顾个人安危,自发汇聚,他们眼中闪烁着不舍与悲痛,仿佛要用这最后的目光,将这位曾经的君主深深镌刻在心间。男女老少,手挽手,肩并肩,沿着蜿蜒的江水,缓缓前行,每一步都沉重而坚定,只为送这位故国之君一程。
江风拂面,带着几分凉意,却也吹不散那份炽热的情感。哭声此起彼伏,有的低沉呜咽,有的则如泣如诉,直击人心最柔软的部分。其中,更有数百人因悲痛至极,哭得几欲昏厥,那份深情厚谊,让天地为之动容。孟昶立于车辇之上,望着这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泪水不禁模糊了双眼,他掩面而泣,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故土深深的眷恋,也有对百姓无尽的愧疚与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