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搞钱难,花钱也难(第2页)
“若厉行优免之后年年都能如此,那么湖广、四川赋粮便不必悉数解运。”朱常洛说着自己的意见,“让这些地方的粮食绕一个大圈运到北直隶,不如解西三边、山西和西南缺粮之忧。”
财政宽裕之后就有新的烦恼。
原本像广西、贵州、云南这等地方,赋税大抵收支平衡。但这回开始厉行优免之后,还是多出了一些应该解运的,虽然提升比例比富庶省份低多了。
怎么解运就成了大问题:陆路解运,损耗太多,说实在的也不值得。
而江南富庶省份,提升比例很高。
都通过通州北京来中转,再运往辽东、宣大吗?
但西三边和山西的缺粮的问题始终不容易解决。
陈蕖犹豫着说了一句:“陛下,要不其余省份再算一算,也折成金花银……”
王锡爵没说话,他皱着眉。
折金花银,偏远地方自然是开心的,也能够留不少粮食在当地。
但江南之所以热衷金花银,就是因为有漕河之便,低买高卖。
偏远省份折了金花银,当地官员是开心的,省事嘛。但当地乡绅大户却不会那么热衷,因为当地粮价下来了,不利于产量更多的大户赚钱。
朱常洛摇了摇头:“其余省份倒是好说,都算入枢密院军费,用来维系当地驿站,在京里勾销便是。”
因为偏远省份的增加部分不算太多,而且往往面积很大、驿站比较多,所以这个算得过来。
但主要还是湖广、四川。
王锡爵提出了现实问题:“不论是四川支运陕西、云南,还是湖广支运贵州、广西,输运都极为不便。耗损极多,得不偿失。”
朱常洛点着头,看向陈蕖和工部尚书杨一魁:“把四川的南北官路、云贵两广官路、灵渠再好好修一修,如何?”
两人呆了呆,而后不约而同说了一句:“陛下,那可不够……”
“慢慢修,不是每年都有吗?”
皇帝再次强调了,他们二人就不能不认真开始考虑。
时至今日,大明的官路只有两条规格最高:都是从北京出发往南,一个走东边到南京,一个先往南再折向西去西安。
除此之外,都是水陆相继的区域路网。
比如宣大区域的路网,西三边的路网、四川云南的路网、两广和江南、福建的路网。
几大路网之间,有一些连接的重要道路,比如从西安经汉中通往四川的官路、四川去云南的官路、湖广常德到贵州、湖广衢州到广西、江西吉安到广东、河南卫辉到湖广襄阳。
这些都是沿途必定有驿站、码头,可行车马、舟船的要道,相当于后世的国道。
眼下地方上应该多交钱粮了,但这些钱粮运到北京还不如就用在地方。
王锡爵看着皇帝:“陛下的意思是,就用这些钱粮,把地方道路都好好修一修?”
朱常洛点着头:“地方存留里,也有路桥役银。放眼整个大明,这三年不如在地方上好好把往来道路都修整一遍。若是四川南北官路能好好修葺一番,湖广到广西的路也更通畅了,朕想着将来于太原、成都、梧州各设一仓。再有多余粮食,不论是屯做军粮还是赈灾粮,都有用处。”
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但陈蕖和杨一魁倒是面面相觑,不那么觉得不能做了。
毕竟若是把地方上存留的路桥役银也算进来,规模确实不小。
“陛下,地方这些路桥役银……怎么用要听朝廷的?”
“地方上没什么事应该不听朝廷的。”朱常洛理所当然地说道,“学政育才,予地方子弟出人头地之机;水利兴农,保地方百姓无饥荒之忧。路桥嘛,上利于朝廷施政四方,中可保有战事时行军转运,下利于地方行商往来互通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