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冬三十娘

第222章、最高兴的一集

 下午的讲学,针对的是百家苑和大学苑的优异新生。

 朱常洛讲的重点自然都是他前些时日“魔怔”之时萌发的那些疑问。

 目前,百家苑和大学苑的新生基本都是儒门经义的佼佼者,对于皇帝一连串的疑问当然是更加发蒙的。

 不是天子讲学吗?怎么反倒像是天子在求教?

 他们都散坐于辟庸殿旁的石台上,还有位于环形水池的十字形桥上。

 殿中的诸人则更加明白了:皇帝反而觉得他口中的“自然哲学”更加重要一点,毕竟过去大儒们已经思考过太多太多关于人的问题了。

 学生之中,也有一些听得津津有味或者目带思索的。

 等他讲完之后,刻意问了一嘴:“朕是深信格物能致知的,并且格物就是观察天地万事万物,思索其中道理,不拘泥于书本经卷。朕刚才所说的一些迷惑问题,你们之中可有人思索过道理,能不能为朕解惑的?”

 朱常洛之前提的都是一些涉及物理、化学原理的疑惑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自然是偏门。

 然而其中居然真有一人开了口:“学生能试解一惑。”

 朱常洛精神一振:“你说。”

 那人看上去已经不年轻了,恐怕是擦着三十岁的边进来的。

 只见他站起来先行了一礼,然后说道:“陛下刚才有一惑,说观营建三殿之工匠,都是一般高大的人,为何远处只是蚂蚁一般大。这里的道理,学生在《墨经》里读过。”

 “《墨经》?”朱常洛更开心了,“你细说。”

 “是。《墨经》鉴团有云:鉴者近,则所鉴大,景亦大;其远,所鉴小,景亦小,而必正。”

 “……细细解说一下。”

 “是……这里说的是团镜。古镜都略凸,学生也看宋时沈存中说道: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洼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纳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

 他又说了一大堆古话,大概是“年轻学生习惯于引经据典”。

 但朱常洛听他提到沈存中,不免问了一句:“可是《梦溪笔谈》中说过?”

 “正是!”那年轻人眼睛更是一亮,随后犹豫了一下说着,“学生以为,眼瞳也是凸的,故而应该是一样的道理。若眼瞳是洼,那就应该是反过来:近处小,远处大。并且,太远的人反而会倒过来,同样是近小远大。”

 朱常洛如获至宝:“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今年多大?”

 “……学生王徵,字良甫,西安府泾阳县人。”那人反倒忐忑了一下,犹豫了一下说道,“今年虚岁三十三……”

 虽然他过了“限龄”,但朱常洛不在乎。

 反倒是徐光启解释了一句:“是陕西学籍监察御史恩荫入百家苑的,万历二十二年陕西乡试的举人。其舅父张鉴如今官任大同府同知,是关中名儒,也受了太常学士征辟,只是辞称老病。臣考察百家苑新生,点了他来听陛下讲学。”

 朱常洛心里有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