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冬三十娘

第222章、最高兴的一集(第2页)

 虽然过了年龄,但本身已经是多年举人,并且走的是恩荫的特别路子。而他舅父既是上了名单可以被征辟为太常学士的大儒,还是在朝官员,能走恩荫路子不奇怪。

 关键是徐光启很明白皇帝设百家苑的用意,考察新生之后给了王徵这个机会,眼下皇帝不是很惊喜吗?

 朱常洛确实惊喜:“原来如此……但听你这么一说,莫非人眼是个凸镜?”

 王徵吓了一跳:“学生只是以为应该是一样道理,只是人眼……”

 这玩意他可没琢磨过。

 “无妨。能触类旁通,也算稍解朕惑。其他问题,你还想过吗?”

 王徵犹豫了一下,而后说道:“学生自小随舅父求学,住读于外家,都是舅父所教。陛下那些疑惑……学生也思索过一小半……”

 “那你回头写下来,交给俆学正。”朱常洛又看向其他人,“你们若能解惑,也可以都写下来,交给徐学正。”

 在这里当然是不适应一直追问,要的只是示范效应。

 再次重申了一下这自然哲学也是通往学问大道的路径,希望他们不要小觑。

 “上古以来,百姓聚众而居。此后各司其职,有人为军兵,有人耕田渔猎,有人司刑名,有人专营造。人各有其职,也各有其志趣,都有道理在其中。万事万物,

若能尽知其理,何愁大道不近?”

 说罢看着那王徵,笑着说道:“能解朕一惑,赏银十两,以资鼓励。”

 至此,反正皇帝对于这些杂学也很感兴趣的形象是传播给这些太学生了。

 方学渐看在了心里,也琢磨着该致信张鉴,请他也到太常寺来。

 不为学问大道着想,也该为他这外甥着想。

 刚入太学就简在帝心,难道他不该到京城来帮着控制一下学问大道可能混乱起来的局面?

 即便那些杂学可能登堂入室,至少也不能让他们喧宾夺主。

 回紫禁城的路上,朱常洛已经大概搞清楚了这张鉴和王徵一对外甥,而后也把王锡爵先喊到了养心殿。

 “张鉴张孔昭?”

 “听说昔年他是得你赏识,升任山西岢岚州知州?”

 王锡爵本来还以为皇帝喊他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没想到只是问一个人的经历。

 于是他就说了说。

 其实也挺古怪,这样一个关中名儒其实没有进士身份,最高学历不过国子监的监生。

 所以他一直到今天也只是个正五品同知。

 但现在听王锡爵介绍了一下,朱常洛倒有点明白了。

 学得杂,早年又因为父亲、祖母和母亲相继去世,丁忧太久。

 但是被王锡爵奏请升任知州后,万历二十四年山西全省考功循良官吏第一。

 功绩包括:城中缺水,他召集石匠在城中打井。州内缺柴薪,他自己勘探到了矿点挖煤;挖了煤之后又找到陶土烧陶瓷器皿;满足本地需求之后还外卖创收,另外也改造织机织布创收充作赋税。

 到了大同府做同知,主要工作是督饷,但除此之外,又创制了各色战车、护城悬楼、翻车、易弩等作战器械。

 王锡爵特别提到:“萧夏卿也是赏识他的,万历二十六年他兼理兵部事,就命张孔昭多组织人手营造那些军械,分到各关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