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神入化关山笛

第226章 无刻不成屋,有刻斯为贵


 相比于这个,陆怀谨更好奇的是……

 这一次,他的师傅会是谁?

 这是竹林,陆怀谨沉吟着:莫非,也是和竹刻相关的?

 竹刻,他有些为难了。

 一来呢,竹刻他感觉自己掌握得还行。

 无论是技法还是竹刻方式,他都有所涉猎。

 倘若这回的师傅,还是让他从基础学起的话……还真挺浪费时间的。

 这么想着,陆怀谨慢慢地跟着前面的师兄一起走出了竹林。

 穿过竹林后,迎面便是一栋雅致的两层小楼。

 溪水潺潺,这小楼竟是建在水边。

 底下支起的撑杆,相当眼熟。

 陆怀谨不禁停住脚步,仔细地看了看。

 这……不就是吊脚楼么?

 不过,比吊脚楼好像又更坚固一些,也更精美一些。

 起先陆怀谨不过是略瞥一眼,并不太在意。

 但很快地,他就感兴趣了,忍不住下意识想往前走去。

 那里,如果他没有看错的话,好像是……

 “陆师弟。”师兄叫住他,一把将他拉了回来:“错了,师傅在这边呢!”

 一路走过去,陆怀谨简直惊喜连连。

 这些雕花,不仅技艺精湛,而且构图也非常巧妙。

 甚至,完美地和陆怀谨眼下所缺少的结构相衔接了。

 陆怀谨的木雕,美则美矣,结构还是不够稳当。

 这是他在近期的雕琢,尤其是对吊脚楼和竹楼的修复过程中发现的。

 所以,如今他的根雕甚至都隐隐超过了他的木雕技艺。

 这不是因为他不会,而是因为对根雕来说,结构并不是那么重要。

 根雕是做减法,哪怕头重脚轻,只要整体形象符合,最终的成品依然会很完美。

 毕竟很多根材本身就很奇怪,根雕向来喜用自然根材抽象美的形态来表达作品的神似。

 尤能以因材施艺、巧借天然来呈现大自然的奇巧联姻,让人惊叹“造化生灵”的魅力。

 把树根自然生成千曲百转的形态,充分利用这些根材的凹凸、残、瘤、畸、朽、节、纹、疤、须、皮、色等奇妙的自然立体效果而创造出根的生命状态,造就神奇的艺术瞬间。

 这就是很多人在追求的根材的【稀、奇、古、怪】。

 意、趣、韵、妙是感受、领悟根的艺术美、正确评价根雕美术作品的关键。

 但是木雕就不一样了,结构不对,整体就会显得很不协调。

 陆怀谨做小的木雕还不觉得,做大的木雕的时候,就经常需要停下来,确定作品重心,以免重心不稳,结构歪斜。

 可眼前的这栋两层小楼,明明也是全部木材造就,但哪怕是上面的雕花,结构也相当完整。

 更不必说,扶栏上精致的浮雕,每隔数米便有的小狮子木柱。

 每一物件,都精美得不像这小木屋能拥有的。

 在他们转过弯之后,陆怀谨甚至看到,连地面都铺了一层浮雕的木板。

 “这算什么。”走在他前面的师兄听到他震惊的呢喃自语,忍不住笑了:“这边是师傅在这边歇息的一处宅子而已,而且这只是个观景亭,前面才是住人的地方。”

 这观景亭位于水岸,潮湿得很,哪里能住人的。

 不过是平时看景,歇息的时候过来,避暑倒是极佳的。

 陆怀谨点点头,深以为然。

 再往里走,他便发现这里面一杯一盏都不像寻常之物。

 他沉吟片刻,感觉他这次的师傅,可能有点儿厉害。

 等到了二楼后,他终于见到了他的师傅。

 饶是陆怀谨,都在看到的瞬间微微睁大了眼。

 不是,这,李诫?

 在此之前,学徒空间里的师傅,一直也都在清代上下浮动。

 他是真没想到,这一次,直接给他弄到宋代来了。

 别的他不熟,但李诫他是真的知道的。

 陆怀谨还看过他的书呢,《营造法式》

,这可是中国古代最完善的土木建筑工程著作之一。

 李诫,字明仲,郑州管州人,也就是现在的新郑市人,出身于官宦世家。

 当时看史书的时候,陆怀谨记得他是16岁考上公务员,后来又升任曹州济阴县尉。

 只不过年轻时,李诫有点“不务正业”,对做官不是太感冒,而是痴迷《山海经》、《搜神记》一类的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