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神入化关山笛

第228章 形神兼备


 他这么一说,陆怀谨就懂了。

 看来,是想让他结合錾和竹刻啊……

 “好的……我看看。”

 反正学徒空间里的竹材都是现成的,也不需要他操心。

 而且这里的竹材……陆怀谨都不禁轻提了一口气:那是真的多啊!

 这么想着,陆怀谨毫不犹豫地挑了两根紫竹出来。

 全是五年生,处理得非常棒的。

 他的竹材,那是挑的相当好。

 清慎看了一眼,不禁微微地勾了勾唇,显然,是很满意的。

 更不必说,陆怀谨拿起刻刀以后,那架势,一看就很是有些门道的。

 这竹材,陆怀谨拿到手里以后轻轻地掂了掂。

 就算他见识过很多竹材,也不得不说,这紫竹当真是……好。

 紫竹,又称黑竹,是一种常见的竹子品种。

 它具有高雅的姿态和独特的色彩,因此备受喜爱。

 而且紫竹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寓意坚韧、高洁、吉祥、忠诚与友谊。

 陆怀谨取的这两根紫竹竹材,从外观上看,竹面平整、光滑、无斑点,且节少杆直。

 超八年的竹子纤维高,易生虫开裂,还易长霉。

 所以像陆怀谨挑的这般四年生的,是最好不过的。

 从山上将紫竹弄回来之后,暴晒是竹材处理的关键环节。

 历经风吹日晒,可以优中选优。

 并且,令人不解的是,选好的竹材并非直接刻画,而是要继续阴凉保存10年。

 经得住时间沉淀留下来的,才是竹刻竹雕的上等竹材。

 历年越久,竹皮、竹肌的色差越大,层次越丰富,视觉趣味就越浓。

 陆怀谨不仅悟性高,而且手灵巧,在清慎眼里,他真是是做竹刻的好苗子。

 一手执刀、一手握竹。

 陆怀谨行刀如运笔,小心翼翼地“画”着图案。

 技法娴熟,刻刀掠过,竹花翻卷,一笔一划间,紫竹的神韵和光彩尽显。

 不一会,一支笔力遒劲的竹枝渐渐出了轮廓。

 在那竹枝畔,又有一道溪水,汨汨淌过。

 这其中的事物,有虚有实。

 溪水甚至是数层雕琢,偶尔又有錾刻,雕琢出三二尾鱼,欢快地游动其中。

 又因为他用的是錾刻工艺,所以当转换角度时,这鱼不会像他镂雕透雕浮雕出来的溪水一般依然可见,反而会被其他事物所遮挡。

 倒真有一种,活灵活现的感觉。

 更不必说,陆怀谨在溪水的尽头,又轻松地雕琢出了一座木楼。

 他连木料的纹理都给雕琢了出来,一刀一刻,看似不经意,实则全是技艺。

 看上去像是木质,摸起来却是竹刻。

 这正是竹刻人一直所追求的:【刀不刻虚、刻必成形】。

 要做到这一点,那自是相当难得。

 清慎在旁边看着看着,慢慢收起了笑容,走上前来,轻轻摩挲了一下。

 再抬头看向陆怀谨的时候,清慎眼里便漾起了一抹光亮。

 那简直是,盛不住的欢喜。

 旁边的李诫看了,都唬了一跳,忍不住再次出声提醒:“不是,这是我徒弟,啊,我徒弟!”

 这,可不能干出抢他徒弟的事啊。

 “我知道。”清慎看都没有看他一眼,只目光灼灼地盯着陆怀谨的手:“早知道……唉!”

 事实上,在收陆怀谨之前,清慎也听李诫抱怨过一两句。

 说这个陆怀谨,不知道怎么回事,明明是送来学木雕的,但满脑子只想做竹刻。

 这不,还是好不容易撂竹林里好好反醒了一番,才让人想通了,愿意跟着他学木雕的。

 当时李诫还笑说,既然陆怀谨想学竹刻,倒不如让清慎给收了他。

 但清慎当时怎么说的来着?

 他好像是说,他也不是什么人都收的……

 李诫收了陆怀谨之后,还特地邀了清慎过来,不是为了观礼,而是为了

全方位地于竹刻一艺上,打击陆怀谨。

 从而达到,让陆怀谨好好收收心,扎扎实实学木雕的目的。

 “我真……后悔了。”清慎看着陆怀谨运刀如笔,轻松勾勒出笔墨浓淡的意韵。

 简单三五刀,便能体现出竹刻的真实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