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神入化关山笛

第266章 百尺莲开(第2页)

了上去。

 通过精细测绘,揭开了这座“木结构史诗”的神秘面纱。

 令梁思成痛心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应县乡绅因为无知,对木塔进行破坏性改造。

 拆除了木塔各主楼层用以支撑塔身的泥墙及斜撑,换上了格子门。

 梁思成得知后深感痛心,预言此举将导致木塔不断倾斜。

 目前,木塔已向东北方严重歪斜,目前二层倾斜度最大的柱子已倾斜580多毫米。

 梁思成手绘的应县木塔渲染图,那更是细节满满,丰富到但凡见过这手稿的人,都不禁为应县木塔感到惊叹。

 太绝了,太美了。

 “其实咱们应县木塔千年不倒,还有一功臣,便是千万只以塔为家的飞鸟,有效防止了木塔的虫害。”那人骄傲地说着。

 每到日落时分,会有万千鸟儿归巢。

 那个场景,也是非常美好的。

 陆怀谨仔细勾画,但他的手稿,和梁思成先生的又不一样。

 因为梁思成先生是各个细节都画得很好,非常具体。

 但是陆怀谨勾画得更细致的,却是这些雕花,这些佛像的细节。

 他仅仅是凭着记忆,在将其展现出来。

 回头要是在现实中再造一座的时候,或者雕琢玉塔木塔之类的时候,就不会再为这些细节而感到担忧。

 这是他一贯以来的习惯。

 殊不知,他这个行为,简直惊呆了众人。

 尤其是应县这边,不少学者都在屏幕前立住了脚步。

 要知道,自古至今,应县木塔一直都有很多人在研究的。

 甚至,当初还成立过小组,探讨过如何设立古建筑“全科医院”修缮千年木塔。

 刘畅是梁思成的再传弟子,多年来潜心研究应县木塔等古建的测绘和保护。

 他表示,木塔修缮不能仓促行事,要全面考虑,要建立“三甲全科医院”。

 不仅要有维修木结构的“骨科”,还要有能保护塔内壁画、彩绘的“皮肤科”,以及对木塔潜在风险进行防范的“保健科”等。

 这些太难了,所以他们行事也非常谨慎,生怕哪一处做得不好,便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就比如现在的话,应县木塔已经是不允许人往上了的。

 毕竟已经倾斜了,哪怕应县木塔结构再完美,也容易倒塌。

 倘若它真的倒塌了,那真是所有人的损失。

 众人看到屏幕里面陆怀谨勾勒的这些细节剖面图,完全惊呆了。

 应县某一处,有个青年更是看得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道:“师傅,师傅,你快过来!”

 他师傅戴着老花镜,无语地瞥了他一眼:“又怎么了?”

 发现他是在看电脑,他忍不住叹了口气:“少看电视啊,伤眼睛,知道不?你有这功夫,还不如过来多看看图纸……”

 “不是,师傅,你看看,这个陆怀谨,我之前跟您讲过的,他可厉害了,之前修复了好些古建筑,现在跑去修复那些吊脚楼去了,记得的吧?”

 好像,确实是有这么一回事。

 但是那又如何呢?

 “他厉害不厉害的,跟我们又有什么关系?”他师傅低下头,继续仔细地看着图纸。

 “不是,师傅你看看,他这画的,是咱们应县木塔啊!”

 听了这个话,他师傅总算起了身。

 却不是惊喜的,而是带了些愤怒地走过来:“又是怎么瞎搞的?我看看!”

 毕竟以前也出现过,有些人为了蹭热度,故意把他们的塔拿去嘲笑,嘻闹,说是国内的比萨尔斜塔之类的。

 这老师傅听了,是真的可生气的。

 在他看来,他们应县木塔不是什么比萨尔斜塔。

 应县木塔就是应县木塔,就是中国的!

 它也不需要跟任何塔去比较,它就是独一无二的!

 也正因为这纯粹的热爱,他完全无法接受这些人拿应县木塔说笑。

 可是现在,他看到陆怀谨的直播间以后,却是震惊得瞪大了眼睛。

 “不是……这是……他这怎么做到的?”

 哪怕是他们,研究了这好些年的,也不敢说,能画到这个地步。

 倘若不是无比确定,这些年来没有任何人爬到塔上去过。

 他简直都要怀疑,陆怀谨这会子,是不是就在塔上搞的这直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