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处置刘大夏九族,设官办图书馆!(第3页)
他之前就因为郑和下西洋的故牍丢失,下旨对刘大夏追责。
但结果没多久,有个翰林就说下西洋的故牍在文华殿找到了,说肯定是当年刘瑾专权时,把兵部的故牍转移到了文华殿。
为此有御史为刘大夏说情,说既然如此,这事就不该怪刘大夏,而应该怪刘瑾。
所以,朱厚熜那一次也就没有再处置刘大夏。
但这次,朱厚熜不得不再因为安南故牍丢失的事再责刘大夏。
而这次偏偏又是杨家来把这安南的图纸找了回来。
朱厚熜也就说了这么几句。
夏言也跟着笑说道:“这是缙绅大户惯有的伎俩,朝廷的许多重要文牍说是丢失,其实不过是到了他们手里,变成他们牟利的工具,像这种关于安南内各郡县道路分布的文牍,不仅仅是军事征讨方便,走私贸易也方便,可以说掌控此图,就垄断对安南的贸易,但臣倒是不知道刘大夏藏匿此文牍在杨家,是杨家的授意,还是有意借杨家这个姻亲垄断对安南的贸易之利,毕竟杨文定公当年也是门生故旧遍天下,靠杨家来做这事比靠刘家强,还能掩人耳目,毕竟谁也不会去怀疑杨文定公会竞此利!”
“不管是不是,这些缙绅大户之间的关系的确是盘根错节,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哪怕朕收拾他们,他们也不得不为自己的亲族平息麻烦。”
“但朕还是要说话算话,既然他杨家替刘大夏把昔日太宗征安南的故牍交了回来,那就免了他刘大夏家族的九族之罚吧。”
“同时把这故牍再印一份,给吴廷举和郭勋。”
“然后,这故牍多印几份,同下西洋的故牍一样,印到每个县的架阁库都能放一份,让礼部和户部合议一下,在从县府到省再到两京,每城官学处扩建一所存放可以对外开禁、让本国士民百姓观阅的典籍故牍之藏书楼,要多少银子。”
“朕打算广建为天下大公而立的官营藏书楼,就叫某县某府某布政司敕造图书馆,然后把抄印的典籍故牍往这些地方放,以开民智,同时也防备天下之重要图文知识只为权要大族所控。”
“毕竟事实证明,只把这些重要图文知识束之高阁,由朝廷独有,还是难免会被官僚偷窃藏匿用以谋图私利,那不如全部分享于万民,让有想法有实力的大户都能从中牟利,进而还能给朝廷增加税源、抑制他们对土地的兼并。”
“总之,与其便宜那些打着圣贤口号损朝廷大利的大盗,不如彻底开放!”
朱厚熜因为知道海外还有大量财富等着自己提升国力和民智后去开采,诸如美洲的黄金、澳洲的铁矿这些,所以他这个皇帝现在格局整的特别大,也就在知道指望靠官僚集团把重要知识和信息垄断在朝廷手里不靠谱后,而直接选择彻底向士民开放。
夏言知道朱厚熜为何有如此大的魄力,所以也就没有反对,只是提醒朱厚熜说:
“陛下欲开民智、使民更富从而更知礼,自是良策,但以臣愚见,因天下大户素来只为门户私计,故而恐陛下虽主动开启民智,他们也会勾结官吏而从中阻拦,譬如由当地缙绅买通管理图书馆之人,把重要文牍藏匿转移,使需要了解相关文牍士民难以寻觅的,除非是他们自己人。”
朱厚熜颔首:“这倒是,朕有些异想天开了,千年来,弱民穷民已是肉食者这个整体习惯性做的事,即便是朕这个天子,要富民使民开智,也不可能指望一道旨意下去就能实现。”
“但陛下也不必灰心,以臣愚见,虽不能骤然开启所有民众之智,但可以先开一部分民智,然后再通过通过这些人开启更多人的民智,比如可以只让军籍出身的士人判监图书馆,这样至少被藏匿也是造福的军籍大户。”
夏言这时建议道。
朱厚熜听了笑了笑:“这是个办法,那就再加一条,凡买朝廷债券而表忠心的,才可以入馆借阅,朕得让那些愿意支持朝廷用他们的钱兴国富民的忠良大户得点好处,而且有他们这些大户监督,想来管图书馆的也不敢藏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