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承明枫渡清江

第503章 抹除天皇,建立国际产业秩序!(第2页)

 

因为在倭国战国时代,以下克上的情况非常普遍。

 

一旦家主不能给家臣带来足够的利益增长,家主就会被底下有实力的家臣给换掉,乃至被灭掉,由有实力的家臣成为新的家主。

 

之前大内氏家主陶晴贤不满家主大内义隆不再积极进取就发动过叛乱。

 

但朱厚熜也在当时那件事发生后,派兵镇压了陶晴贤,让陶晴贤被凌迟处死,而以实际行动表明他这个大明皇帝是不允许倭国“以下克上”的行为愈演愈烈的。

 

而朱厚熜反对的理由自然就是:“以下克上的行为有悖礼道尊严,属于大逆不道,朕为天下之主,有必要诛不臣!”

 

正因为此,武田信玄、上杉宪政、岛津贵久这些大名还是很相信大明皇帝朱厚熜会答应他们的要求的。

 

但武田信玄等大名到了定海,也就是后世的宁波时,他们表现的非常谦卑,丝毫没有历史上嘉靖二年倭贡事件中的嚣张之气,甚至在看见整个定海县无论缙绅还是庶民都非常怡然安乐时,也不由得内心升起一股自己倭人若是这样安逸太平该多好的想法。

 

“你们要世封,朕可以给,你们需要签订一些条约,以让朕看见你们愿意为大明效忠的实际行动才可。”

 

朱厚熜知道,统一倭地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要好几代帝王才能完成,而自己这一世,最重要的就是让倭国保持分裂但又不战火纷飞的状态为主。

 

因为历史也已经证明,战国时期的倭国一旦统一,那就会有入侵大明的情况出现,即便是没有统一,倭国连年的战乱也会让大明的海疆很难安宁,因为总是有失败的倭国浪人变成海盗。

再有,倭国连年的战乱,导致许多倭人家业破产后,还会让来大明周围的西夷在这一带有足够的廉价劳动力雇佣来作为自己的打手。

 

历史上,侵占濠镜的葡萄牙人就雇佣了不少倭人为他们抵抗荷兰人的进攻,而荷兰人也雇佣过不少日本人抵抗郑氏的进攻。

 

所以,朱厚熜需要一个太平的倭国。

 

何况,现在的大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力量还是很强大,初生的工业和改进生产力后的手工业,还需要大量出口的经济来支撑。

 

一个没有战乱的倭国才能成为大明更好的商品倾销市场,才能有精力去挖矿种田,进而拿自己的力气和粮食换取大明的商货。

 

因而,朱厚熜也就答应了武田信玄等请世封的大名,只是让他们签订一些要保障大明利益优先的条约而已。

 

武田信玄等颇为高兴,因为皇帝陛下朱厚熜果然如他们所料,为了他们倭国的和平,愿意给予他们世封。

 

这让他们内心深处甚至因此滋生出一种愧祚的心理。

 

因为他们发现,大明的皇帝居然都比他们更在乎他们国民的死活。

 

而当武田信玄等看见大明朝廷提供的相应条约内容时,他们并没有感到多么难以接受,且更加相信大明似乎的确只是想跟他们和平的做生意,想让他们不要发动战争。

 

即便有些条件是对倭国不公平,乃至有克削倭国利益的意思,但对于属于素来就慕强一族之人的武田信玄等人来说,也不算过分。

 

而朱厚熜让武田信玄签订的条约内容的确只是涉及到开放通商口岸、最惠国待遇、治外法权这些,即便有索要领土也都是一些非他们核心区域的岛屿港口,看上去没有要灭了倭国的意思。

 

武田信玄等也就很爽快地签订了条约,并拿着各自的宣慰使、都统使之类的土司官回了倭国。

 

在武田信玄等大名之后,陆续又有其他倭国大名来到大明朝见朱厚熜,也都因为爽快地签订条约,而获得了世封。

 

一下子,很多倭国大名都获得了世封。

 

这些倭国大名回到国内后也没再发动争霸战争,而是开始积极发展国内生产或醉生梦死起来。

 

很多倭人因此没有再被卷入战乱,而得以开始将抛荒的田地复耕,得以把自己的力气用在生产上。

 

倭国对大明货物的需求量因此开始大增。

 

石见银山和佐渡金山的矿产量也因此急剧增加。

 

当然,不少习惯了依靠战争进行劫掠而发财的武士和足轻,是不习惯用劳动去创造财富的。

 

所以,不少武士和足轻还是会发生叛乱,强迫他们的家主继续攻伐。